喜迎二十大 | 興化市立足千億新起點,開啟二次創業新征程
江蘇省興化市立足千億新起點,進一步解放思想、搶抓機遇,以知重負重的狀態,開啟“二次創業”新征程,奮力建設產業更強、生態更優、民生更好的新時代魚米之鄉,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全力構建產業發展新優勢,撐起“二次創業”的堅實脊梁 興化市推動項目建設大突破,促進產業層次大提升。搶抓產業擴張轉移和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爆發式增長機遇,著力招引一批大項目、好項目落戶,確保全年新簽約、新開工、新竣工億元以上項目120個、60個、70個。深入落實掛鉤聯系、幫辦代辦、集中觀摩、書記述職等推進機制,緊盯前期、在建、續建項目,加快重大項目建設。 興化市系統實施不銹鋼產業“7個集中”,推動向合金材料、高溫材料、特性材料等特種材料和深度加工兩端延伸,深耕細作食品加工產業,推動向高端食品、品牌食品、特膳食品等領域拓展。加快“小進規”、成長型、“專精特新”、高新技術企業等骨干企業培育,鼓勵引導本土龍頭企業加強自主品牌建設。 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深入推進“數字化智能化”,深化企業科技創新積分應用,鼓勵企業與高校院所共建創新聯合體。探索高價值專利培育模式,全年完成發明專利授權量300件以上。積極推進南京、沈陽、無錫等地離岸創新中心建設。扎實推進優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計劃。全面落實人才集聚“雙六條”政策。 全力打造城鄉融合新標桿,繪就“二次創業”的嶄新畫卷 扎實推進產業興村強市行動,全面推廣智慧農業、生態農業、高效農業、品牌農業,爭創國家級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和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區。推進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共建。大力推進鎮村布局優化調整、土地整塊連片增減掛鉤、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因地制宜、積極穩妥實施農村住房條件改善。扎實開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四強四有”行動,繼續實施農民收入十年倍增計劃,確保“十四五”期間全面完成村級集體經濟增收“8420”目標。 提升全域旅游含金量。全力推進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實體化運行烏巾蕩省級旅游度假區,全面加強千垛景區、水上森林、萬畝荷塘等核心景區的精細開發和精致運營,確保今年創成里下河國家濕地公園。以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省級試點建設為契機,全力爭取“里下河濕地保護生態島”項目落地。精心打磨沙溝古鎮、金東門老街等歷史建筑、風貌街區,推動銀北門、水西門建設。積極推進蔣莊、影山頭、洋汊蕩遺址保護利用。放大水上運動訓練基地效應,策劃打造水上運動旅游體驗項目。 全力書寫民生幸福新篇章,擦亮“二次創業”的幸福底色 興化市更大力度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加大高校畢業生、脫貧家庭、退役軍人、因疫情失業等重點群體就業援助力度。加大初創實體支持力度,落實富民創業擔保貸款貼息、稅收優惠、創業補貼等政策。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頂格落實社會保險費“減免緩”政策。完善多層次社會救助體系,更好保障困難弱勢群體。 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鞏固擴大“雙減”成果,持續清理整頓校外培訓機構違法違規辦學行為。加強市域醫共體建設,健全分級診療制度,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增效。科學精準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加快農村養老服務體系改革試點建設。完善“成長護航”關愛體系建設,確保“全國未成年人保護示范市”創建成功。精心組織施耐庵文學節(劉熙載文學節)、廣場舞大賽等文化惠民活動。 突出安全提標,推動穩定安民。深化安全生產“三年大灶”專項整治,聚焦道路交通、城鎮燃氣、經營性自建房等重點領域,系統提升本質安全水平。探索“全災種、大應急”管理體系,完善重點行業領域監測預警體系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建立健全能源安全儲備、糧食儲備保供制度,確保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
來源:泰州新聞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