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的鄉村,是這樣的……
近日 我市舉行“奮進新泰州 建功新時代” 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 鄉村振興專場
市委農辦、市農業農村局 市民政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興化市、姜堰區 分別介紹近十年來 我市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推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 以及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 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展望未來五年和今后一個時期的 目標任務和重點工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方針,始終堅持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在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后,繼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農業農村領域發生深刻變化,鄉村產業蓬勃發展,鄉村面貌極大改善,農村改革不斷深化,農民收入持續提升。
十年來,我市農村社區治理與服務取得成效。全市共建成國家級田園綜合體試點1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試點村16個;靖江市新橋鎮、姜堰區興泰鎮西陳莊村等4個鎮(村)分別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鎮和示范村;姜堰區、靖江市被確定為全國農村社區建設實驗市(區)。
我市在全省率先制定《加強城鄉社區治理與服務的實施意見》《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實施方案》等“1+N”文件體系,為鄉村發展指明“建什么”、“怎么建”。針對鄉村類型不同,分類指導、集成推進——
近五年來,全市累計投入4億多元對近700多個城鄉社區落實社區綜合服務設施達標建設補助資金,全市所有行政村(涉農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已全部達標。
“泰有愛”慈善社會工作站覆蓋所有鄉鎮,依托居民養老服務站、睦鄰點、兒童關愛之家和慈善小屋等載體,推動服務功能提檔升級,截至目前,98%的社區配有為老、為小、為殘服務陣地。
自治更加活躍。全面落實村級重大事項決策“四議兩公開”等民主決策制度,大力推行“有事好商量”協商民主模式,廣泛開展“好家規、好家訓、好家風”傳立活動,打造民主協商示范點112個,優秀村規民約100多個,“自治+”優秀案例156個,形成“民事民商民議”的良好局面。
法治更加完備。重新修訂村級事務權力運行基礎清單及重點事務權力運行流程圖,編制優化“三務”公開目錄清單,組建以法律顧問、“三官五員”、法律義工等多元化法律服務隊伍,“洋娘舅”“和事佬”“易得通”等一批鄉土“顧問”成為百姓身邊的“法”寶。
德治更加文明。開展“專家講政策、黨員講傳統、先進講美德”“道德講堂”活動,舉辦“好媳婦”“十星文明戶”等美德善行評選,引導村民樹立崇德向善的良好風尚。全市5人獲選國家級道德模范,24人獲選省級道德模范,125人入選“中國好人”,美德善行榜上榜人數近萬人。
持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確保群眾“米袋子”“菜籃子”拎得穩、拎得好。聚焦園區提檔升級、企業培大育強、項目提質增效、品牌集群打造、科技平臺支撐等重點方面,大力實施鄉村振興“七個一”工程,引導農業農村相關條線和各個板塊立足長遠、全盤謀劃、因地制宜,加快鄉村全面振興。
深入開展鄉村振興示范建設,加快形成梯次發展、層次分明、具有泰州辨識度的城鄉融合新格局。啟動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村覆蓋、往戶延伸。加快推進農村廁所革命、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生態河道建設、鄉村風貌攻堅提升等工作。 大力實施強鎮興村富民行動,全面推進農村改革,壯大村集體經濟,推動農民共同富裕。推廣運用鄉村治理“清單制”“積分制”“一張圖”等模式,多角度探索黨建引領、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村集體經濟充分發展的“1+4+1”鄉村治理新路徑。 此外,推動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實施方案出臺,讓鄉村建設更有遵循;開展金牌社工、社區特色服務品牌、三評三促三提升等項目評比,讓鄉土人才更顯擔當;推動民政資金微實事項目與“五美驛站”百家示范工程落細落好,讓鄉風文明展現新貌,以實干實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