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高港:把每一筆國家綜改資金“花在刀刃上”
120畝黃蜀葵競相怒放,淡黃色的花散發出陣陣清香。9月6日,記者來到泰州高港區大泗鎮馬龍村中藥材種植基地,遇上正忙著招工的村民錢登壽。“黃蜀葵馬上就進入集中開花期,需要大量人力進行采摘,我提前跟大伙打好招呼。”老錢樂呵呵道。
在基地新建的烘干房內,經過烘干的黃蜀葵花顏色變得深黃,被整齊攤放在防雨布上。“不要小看這道工序,經過烘干后,黃蜀葵的身價可是大漲!”馬龍村黨總支副書記季程說,黃蜀葵鮮花價格一般約每斤1.2元,而烘干后則達到了22元左右。依托綜改資金,馬龍村建成育苗大棚,添置了烘干設備,實現黃蜀葵的育苗、種植、烘干、倉儲、銷售一體化。預計每年可給村集體增收35萬元,給村民增加就業崗位30多個。
去年,泰州市高港區入選2021年全國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區,試點區域在大泗、白馬兩鎮,其中大泗全域試點。每年近5000萬元的綜改資金“從天而降”,“怎么花”成了大泗鎮“幸福的煩惱”。 “在排定項目時,我們堅持因地制宜,不盲目新上與自身不合拍的項目,把每一筆錢都用在刀刃上。”在大泗鎮政府,鎮長徐旭向記者展示了一張綜改試點試驗項目表格,18個已完工或正推進的項目,沒有一個是“空降”的。
霍堡村是遠近聞名的牛肉加工村,“霍堡牛肉”至今已有120多年歷史。不少村民辦起家庭作坊,食品衛生安全難以保障。中午時分,記者來到村民李興平家時,看到不少新氣象:門口,大紅色的“李于牛肉”招牌頗為顯眼;室內,工人正忙著施工,打造無菌操作區、加工區、包裝區,同步安裝監控。這是全村11家牛肉加工小作坊的“標配”,大泗鎮聯合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對加工全過程監督管理。
“我們本來想統一建牛肉集中加工區,但考慮到資金投入太大,就想了這個辦法。拋去區級配套、村級自籌資金,綜改資金只投入了50萬元。”大泗鎮綜改辦主任曹玲介紹,鎮上在村里建了牛骨、牛糞存放區以及牛肉快檢室,加工后的牛肉在出售之前,必須先送過來抽樣檢測,保證食品安全放心。 大泗鎮黨委認為,綜改資金不僅要因地制宜“省著花”,還要引導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進來,以少量資金“錢生錢”,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在佴陳村,一座2300多平方米的現代化牛舍已初具規模,工人正抓緊安裝護欄。村黨總支書記張荔告訴記者,整個項目投資700萬元,其中200萬元來自綜改資金,剩下的大頭由本村能人出資,村里占股51%。“最遲10月初,200頭肉牛就會進場,預計年純收益達到60萬元。”張荔說,除了村集體獲益之外,村民也可在這里打工掙錢。 不僅如此,已經建成的中藥科技園智能種植示范基地建設項目,社會資本已投入6000多萬元。劉瑾告訴記者,依托該項目,大泗鎮將與高校緊密合作,進行中草藥培育技術研發,及時對接成果轉化。目前,大泗鎮綜改項目已吸引社會資本1.2億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