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泰州:八旬老人垃圾分類方式門門清
垃圾分類是保護環境的大事,也是城市和居民文明水平的重要體現。江蘇省泰州市區實行“兩定一撤”以來,在家分類“兩定”投放的好習慣在海陵區城西街道林機社區居民中已經蔚然成風。
位于海陵區城西的林機新村原為林海集團職工宿舍區,基礎設施相對落后、老齡人口比重大。近年來,林機社區黨委在小區內通過睦鄰點學習沙龍、樓棟“紅黑榜”等形式探索推進垃圾分類工作,但仍存在部分居民未定時定點投放垃圾、廚余垃圾混裝等問題。為此,林機社區黨委瞄準群眾反映熱點、聚焦社區治理難點,將“黨建引領新時尚,垃圾分類我先行”作為今年的書記項目,引導廣大黨員從身邊點滴小事做起,開展垃圾分類四步走,助推垃圾分類新時尚在社區落地生根。 為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林機社區依托網格一、二黨員微家,構建林機新村“1+3+N”網格微治理組織架構,推動“黨小組組長+社區黨員、社區在職黨員、社區網格信息員+N戶居民”多方參與垃圾分類。 社區根據老黨員人數多、人頭熟、作用強的特點,以離退休支部為先鋒,成立了“銀發生輝”志愿服務隊,先后開展“垃圾分類我先行”“垃圾分類我來講”等活動。針對部分居民垃圾分類不文明行為,老黨員們自發每天在林機大院巡查,及時發現、教育、指導。 家住林機新村的夏聯甲今年80歲,別看老人年事已高,但聊起垃圾分類,夏大爺頗有心得,可回收物、廚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在老人家里都分得清清楚楚。
夏聯甲家有兩個垃圾桶,一個放廚余垃圾,一個放其它垃圾。“廚余垃圾回收后是可以做肥料的,里面不能有一點塑料品,什么紙頭,玻璃碎片啥的都不能有。”夏聯甲說。對有害垃圾,夏聯甲也很重視,像過期藥、燈泡、電池等有害垃圾,他總是收集好送到垃圾分類收集站。 和夏聯甲一樣,林機社區的居民們如今都養成了在家垃圾分類的習慣。每天早上八點不到,居民們都拎著分好類的垃圾前往小區垃圾分類收集站。“現在小區垃圾分類比以前好得多了,小區居民基本上能做到垃圾分類投放。”垃圾分類收集站督導員金國珍告訴記者,小區居民原先垃圾分類意識并不強,后來漸漸有了改變,大部分都能做到在家分類,“兩定”投放。
“推進垃圾分類除了宣傳發動,更重要的是用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居民積極參與。”海陵區城西街道林機社區黨委書記尤嘉介紹,社區積極開展垃圾分類環保公益跑、廚余垃圾我來分、生活垃圾分類“模范家庭”評比等系列活動,充分調動社區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取得了實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