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垃圾這么分,你覺得如何?
垃圾分一分 環境美十分
近日 市區京泰路街道 翰林雅居小區北側新建了 一座垃圾分類零碳小屋 一座封閉式垃圾桶智能清洗點 智能便捷的垃圾處理方式 促使更多居民 主動參與垃圾分類
這是海陵區推進 垃圾分類示范小區建設的 一個縮影
垃圾分類示范小區 截至今年底,海陵區城管局將在海陵區六個街道各打造一個垃圾分類示范小區。目前,除城中街道世紀新城零碳小屋需協調選址,其他5個垃圾分類示范創建小區都已完成基礎建設,分別是——
垃圾分類示范小區內 建有零碳小屋、智能垃圾分類收集亭 和封閉式清洗點 這些都是啥?有啥作用? 發布君帶你一看究竟 零碳小屋 五類垃圾分類區 垃圾分類零碳小屋內設置紡織類、玻璃類、塑料類、金屬類以及廢紙類等五類垃圾分類區和可回收物稱重計量回收區。 現金收益+積分獎勵 根據回收的垃圾重量及分類,對照當日的材料單價,市民可以獲得相應的現金收益+積分獎勵,年底還可以根據年度減少的碳排量,將積分按照國家標準兌換成現金獎勵,從而獲得二次收益。小屋回收的重量和減少的碳排放量也會第一時間通過APP傳送到生態環境部門。
3分鐘完成自助廢品回收
小屋設有門禁系統,市民可選擇掃碼、人臉識別或刷卡三種方式進入小屋;小屋內外側都裝有人像跟隨功能的攝像頭,確保整個回收過程公開公平安全有序;小屋利用“互聯網+”模式,市民通過手機操作,掃描二維碼登錄、選擇投放類別,將可回收物放進對應的回收區,系統自動稱重,線上自動結算,整個流程操作快捷方便,僅需3分鐘就可以完成自助廢品回收。
所需用電自給自足
零碳小屋運轉所需要的電可以自給自足。小屋頂部裝有光伏電池組件,利用太陽能發電,白天發電優先供給小屋使用,余電存儲進電池,存儲的電量可供小屋晚上使用。小屋的光伏系統年發電量可達7200千瓦時。
首個小屋已回收垃圾9.2噸 作為海陵區首個垃圾分類零碳小屋,溪源花園零碳小屋自去年9月投入使用后,較大程度提高了居民垃圾分類投放的熱情,截至目前,該零碳小屋已回收可回收物9.2噸,減少碳排放11.8噸。 智能垃圾分類收集亭 如果說零碳小屋是用來投放可回收物,那么,這座“新型太陽能智能垃圾分類收集亭”則主要用于收集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經過多次試驗、改良,新型太陽能智能垃圾分類收集亭在溪源花園、翰林雅居相繼亮相,收集亭采用全封閉式構造,具有防水、防塵、抗污、疏油、抗氧化等效果。 自給供電 “光伏+屋頂”設計充分利用太陽能和智能垃圾分類收集亭的屋頂資源,實現自給供電,光伏系統年發電量約為2000度,年減少碳排放達600千克。
功能齊全 居民可通過多種方式登錄投放垃圾,登錄微信小程序可以實現掃碼人臉識別投放和手動投放、投遞記錄查詢、大垃圾回收預約、積分查詢等功能,多樣化手段推動實現居民實名投放管理。 智能垃圾分類收集亭還設置了感應式防夾手裝置,具備實時監控、自動稱重、漫溢警報、智能除臭,數據處理等功能,可有效解決原有垃圾處置污染環境、資源浪費、大量人工開支等問題,為垃圾末端處置、資源化再利用發揮重要作用。 封閉式清洗點 海陵區城管局城市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朱穎介紹,新建的封閉式智能化清洗點,用于分類垃圾桶的清洗,垃圾桶進入封閉的清洗設備內,只需2-3分鐘就能完成“高壓刷洗、噴霧消殺、除臭”三個步驟,讓原本臟臭的垃圾桶變得干凈整潔、無異味。 自動清洗設備在清洗過程中完全封閉,不僅不會對周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還能通過過濾凈化流程,過濾出殘余垃圾,實現水資源循環再利用,與人工清洗垃圾桶相比,更加高效、便捷、節能與環保。
本月 還將召開海陵區垃圾分類推進會 屆時將從省紅榜小區中評選出 首批垃圾分類五星級示范小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