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海陵:探索高校網格化社會治理新路徑,治理力量從“進”校園變成“在”校園
近日,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2022年錄取通知書陸續送達新生手中。與通知書一起寄達的,還有一份反詐宣傳冊。學院老師兼職網格員陳樂介紹,“這些宣傳手冊上印著防范電信詐騙、安全知識等內容,由校方和校園派出所民警共同制作。”
近年來,泰州市海陵區成立高校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高校智融警務中心“雙中心”,壓實“網格+警格+高校”三方共建共治責任,為守護高校平安、推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發揮積極作用。 常駐校園,將平安送到身邊 海陵區轄區范圍內有泰州學院、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4所高校,共2萬多名師生,其中還有不少外籍留學生,人多面廣、流動性大。過去,當地將高校納入專屬網格,主要依托校方進行管理,力量比較單一,矛盾隱患處置滯后,亟需治理力量從“下校園”變成“在高校”。
如今,建在校園內的“雙中心”,就像發揮中樞作用的“安全島”,調動多方力量參與高校網格治理。分管法治安全的校領導為網格長,系主任為網格員,輔導員和志愿者為網格信息員……在三級架構的高校網格體系下,網絡安全志愿者隊伍、高校信息員隊伍、宣傳防范志愿者三支隊伍分工運轉,同時通過延伸預警感知觸角、織密智慧防控網絡,目前升級版的高校智融警務中心已匯集各類數據3000多億條,讓派駐警力分析研判和處置應對更加精準有效。
近期,海陵區城南派出所民警方彥琨在高校智融警務中心值班期間,通過反詐系統平臺反饋了解到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一名學生可能正遭遇電詐,當即趕往現場并聯系學校保衛人員和班主任共同阻止。從發出預警到找到學生,再到進一步在師生微信群里進行反詐安全教育,前后用時僅20分鐘。 “通過高校智融警務中心,我們實行‘網安+’預警防范機制、‘中心+’快速響應機制、‘網格+’高校治理機制、‘服務+’組織動員機制,有效實現了‘風險防范早、校園發案少、治理效果好’的預期目標。”泰州市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說。 “前哨”作用顯現,隱患“格”內化解
暑假前,民警方彥琨常規巡查校園時發現,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食堂門前聚集多人,還有肢體沖突。他當即聯系學校保衛部門前往現場,快速化解矛盾。 “通過延伸預警感知觸角、織密智慧防控網絡,目前升級版高校智融警務中心已集中匯集各類數據,使派駐警力分析研判和處置應對更加精準有效。”城南派出所所長王朝朝告訴記者。去年,通過高校志愿者隊伍提供線索,民警成功偵破一起以發表期刊文章為由的詐騙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14人,80名受害人遍及全國,挽回經濟損失10萬余元。依托“線上+線下”立體巡查,“雙中心”運轉以來,轄區4所高校涉電信網絡詐騙發案量同比下降71.7%。 近日,一場聯席共商會議召開,來自4所高校的老師和中心工作人員交流探討。在“雙中心”健全聯動機制運轉下,這樣多方參與的會議每個月都會召開,充分調動單位、社會團體等參與中心的日常綜合治理,定期召開警校懇談、聯席共商會議,共同開展矛盾聯調、治安聯防等活動,形成網內聯防、網間聯動、多方共治的治理大格局。 守護更近一步,服務觸手可及 進入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生活區,一幢兩層小樓上警徽閃耀,這里就是“雙中心”實體運行所在地。“中心為學生提供網絡安全、防火、防恐、防詐騙、應急逃生等全方位、一站式安全教育體驗。通過互動設備、實物與文字相結合,幫助大家學習掌握實用防范技能和妙招。”值班民警介紹。 目前,中心采取“民警常駐+輪值”值守制度,定期在高校開展服務咨詢、培訓講座、分享沙龍、知識競賽、讀書會等活動,向高校師生系統傳授防詐騙、防盜搶、防校園欺凌、遠離“黃賭毒”、防傳銷等方面的常識。今年以來,相關主題宣傳已開展27場次。
“我們將留學生臨住登記、簽證延期以及高校師生居住證、身份證補發、活動審批等行政審批服務延伸至警務中心,讓師生不出校園就可辦理所有業務。”民警王朝朝說,“事情校內辦、數據網上跑”,在疫情防控時期,既滿足了師生需求,又有效保障了校園安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