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921座垃圾分類集中收集設施,引領居民“分”出綠色環保新風尚
引導市民正確進行垃圾分類投放,養成垃圾分類習慣,可以助力城市更加生態文明,截至目前,泰州市共建成垃圾分類集中收集設施921座,建成“四分類”小區355個。一批零碳小屋、智能垃圾分類收集亭和收集驛站的投用,引領市民“分”出了綠色環保新風尚。
為積極推進垃圾分類,泰州市在居民小區配套建起一批零碳小屋、垃圾分類收集亭等垃圾分類集中收集設施。海陵區于2020年啟動住宅小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截至目前全區共有201個小區實施住宅小區生活垃圾分類。值得一提的是,相關小區在垃圾分類投放、可回收物回收、分類垃圾桶清洗等環節注入科技元素,通過自動化、智能化引領居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工作,有效助力了文明城市創建工作。 以翰林雅居小區的零碳小屋為例,該零碳小屋設置有紡織、玻璃、塑料、金屬、廢紙五類垃圾分類區。市民通過手機操作,掃描二維碼登錄、選擇投放類別,就可將回收物放進對應的回收區,系統自動稱重,線上自動結算,僅需3分鐘就可完成自助廢品回收。隨后,市民可以獲得相應的現金收益和積分獎勵,年底還可根據年度減少的碳排放量,將積分按照國家標準兌換成現金獎勵,從而獲得二次收益。
智能垃圾分類收集亭是一款集智能、科技、環保為一體的新型太陽能智能收集亭。在溪源花園示范小區智能垃圾分類收集亭,市民可通過微信小程序,進行實名掃碼投放、投放記錄查詢、大垃圾回收預約、積分查詢等。該收集亭采用全封閉式構造,具有防水、防塵、抗污、疏油、抗氧化等效果,智能收集亭功能齊全,居民可通過一鍵投遞、人臉識別、手機號登錄等多種方式投放垃圾。 在海陵區城中街道古邑小區,還設有一座能發電的智能垃圾分類收集驛站。該驛站充分利用智能垃圾分類收集亭屋頂的太陽能資源,實現自給供電,年發電量約2000度,減少碳排放600千克。此外,該驛站還具有多種識別功能、感應式防夾手、監控抓拍、自動稱重、溢滿警報、感應式洗手、煙霧報警等智能裝置。居民投放垃圾結束后,手機會自動累積積分,根據積分的數額,可以兌換相應物品。 目前,城中街道古邑小區、城南街道溪源花園、城北街道森園小區首批3個智能垃圾分類收集驛站已經建成并投入使用。
此外,泰州市區部分垃圾分類小區還新建了封閉式智能化清洗點,可用于分類垃圾桶的清洗,垃圾桶進入封閉的清洗設備內,只需2-3分鐘內就能完成“高壓刷洗、噴霧消殺、除臭”三個步驟,讓原本臟臭的垃圾桶變得干凈整潔、無異味。自動清洗設備在清洗過程中完全封閉,不會對周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與人工清洗垃圾桶相比,具有高效、便捷、節能與環保的特點。 泰州市垃圾分類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零碳小屋、智能垃圾分類收集亭站、封閉式清洗點等智能化設施的設置推廣,建立健全了智能垃圾分類收集運輸網絡,為小區居民帶來了垃圾分類投放新體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