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美好生活“加碼”!泰州各地紛紛行動……
2023年 我市要實現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 創成全域全國文明城市群 和全國文明典范城市
7月26日,靖江召開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推進會,進一步凝聚共識、鼓足干勁,精準施策,用“繡花功夫”把問題一個個攻下來、把優勢一個個拉起來,全力以赴打贏創建保衛戰、榮譽戰。
連日來,泰興各鄉鎮、街道、單位志愿者隊伍紛紛出動,開展城鄉環境衛生清潔行動,對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居民小區進行全面整治、清掃、消殺,徹底清理衛生死角,集中消除解決臟亂差問題。值得一提的是,該市計劃每月利用半天時間集中開展“清潔家園”行動。
興化西外環沿線是典型的城郊接合部路段。整治前,該市共在該路段排查出問題點位109個。7月初,興化市城管、住建、生態環境等單位及昭陽街道、開發區,對該路段環境問題展開攻堅整治。整治后的西外環沿線不僅環境優美,而且“腸梗阻”消失,道路通暢。
7月16日,海陵區專門召開“百人扛百旗 爭創典范城”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推進大會,該區領導為11支創建重點難點點位責任單位代表授旗,集中力量對所有創建點位開展拉網式排查,確保所有問題在規定時限內整改到位,狠抓痛點破難題。
姜堰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持續開展文明創建“六大攻堅行動”“五整治五提升”系列綜合整治,扎實開展“迎省運 做文明有禮的姜堰人”文明培育行動,有效解決了一批創建“老大難”問題、關乎群眾生產生活的痛點堵點問題。在2022年第三次文明城市長效管理測評中,該區以91.24分名列全市第一。 今年以來,醫藥高新區(高港區)迅速部署落實,調整優化領導小組及“一辦四組”,明確網上申報、文明小區、物業管理、文明交通、鄉村風貌、市容環境、垃圾分類、城鄉接合部、農貿市場、創建氛圍等創建“十大行動”,實施“五長共治”全域包保,進行重點難點突破。
靖江南環花苑小區分東、西兩區,住戶達1000多戶,主要以拆遷安置為主。這段時間,家住小區西區的王大爺自退休在家后,主動請纓,當起了編外的小區管理志愿者,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小區里轉悠找茬,并及時把發現的問題反饋給社區。 “現在小區私搭電線、亂停亂放、垃圾的現象沒有了,整個小區環境上了一個層次,有時一整天都發現不了一個小問題。”王大爺說。
關注居民“急難愁盼”問題,7月12日,泰興啟動了30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從改造基礎設施、改善居住品質、完善社區治理等多方面,全面提升老舊小區居民居住環境和生活質量。聯盟新村是該市老小區之一,內部設施長久失修,墻面脫落、路道破損,給居民生活帶來很大困擾。被列入改造后,小區“舊貌換新顏”。
“在這兒住了幾十年了,以前下雨地上都是積水,晚上回家也沒路燈,多次萌生搬家的想法。現在改造后,環境變好了,不僅自己愛出門遛彎了,連兒孫都愿意回來多住了。” 居民李桂英開心地說。
“搬進了城東貨車停車場,既安全,又擴大了業務。”興化市陽山物流公司負責人許鑫說,之前,陽山物流的車輛多是停在馬路邊,被人們戲稱“馬路物流”,既不安全,又影響城市形象。
今年6月,興化國資辦投資建成了城東貨車停車場,公司便搬了進來。這里既有一等的辦公場所,又有倉儲室,更便于停車及駕駛員休息、住宿、飲食。兩個月來,公司業務提升一成多。
樓道是居民每天外出、回家的必經之路。在海陵區城北街道,“最美樓道”就藏在蘇房佳園小區里。走進樓道,右手邊的墻繪風格不盡相同,有“蜿蜒的長城”、“看書的卡通大熊貓”...... 一幅幅精美墻繪,將文明新風送進小區,送到群眾身邊,居民紛紛點贊。
“小區樓道墻面以前臟兮兮,現在畫上這些墻繪,就像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引導大家向美向善。”居民田玉說。
長城汽車整車項目落戶醫藥高新區(高港區)口岸街道,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企業周邊流動攤販也帶來了交通隱患、治安隱患、環境污染等問題。經協商,項目所屬轄區新明社區利用社區一處約2600平方米的荒地,緊急設立疏導點,建成固定鋪面16個,臨時攤點24個,現已全部對外出租。
如今,長城汽車企業附近的流動攤販已不見身影,道路兩邊也干凈如初。疏導點的成立,既給流動攤點“安了家”,又緩解了“管理難”的問題,還增加了社區集體經濟收入,一舉多得。“有了這個疏導點,我們收入也比之前穩定了,可以安心做生意。”在疏導點賣煎餅的大姐笑著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