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醒”奔跑,泰州海陵探尋品質鄉鎮的幸福“密碼”
“強‘本手’,美麗鄉村作樣板;創‘妙手’,特色產業釋活力;避‘俗手’,因地制宜破瓶頸。”火熱的7月,泰州海陵以“蘇醒”奔跑的狀態,強“本手”創“妙手”避“俗手”,全力以赴打造品質鄉鎮,為幸福海陵建設注入鄉村振興源動力。 美麗鄉村“推陳出新” 打造宜居宜業品質鄉鎮 走進泰州海陵蘇陳鎮北莊村,道路整潔、水域干凈,尋常農家院落外,長滿時令蔬菜的小菜園被精致的籬笆圍著……“這里是墻體手繪,增添了村莊人文環境的靈氣。”北莊村黨總支副書記李春萍指著民房院墻上的各類繪畫作品介紹說。 記者了解到,這里雖然地處遠郊,但在村莊環境整治上,北莊村有自己的妙招。該村將村莊環境整治進行外包,與專業物業公司簽訂“六位一體”管護合同,先后配備道路保潔員、河道管護員、公廁保潔員、垃圾清運員、綠化管護員以及路燈管護人員,全方位管護村莊環境。同時,該村以“天藍、水清、路凈、村美、人和”為工作理念,成立人居環境整治專項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規劃、搬運、調解等分組,以“支部引領、黨員先行、農戶爭鳴”的三級聯動機制,在全村上下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合力,確保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高效有序推進。“以前馬路上經常會看到垃圾,墻上各種小廣告,如今舊時農村的臟亂差早就不復存在了,我們覺得很舒心。”北莊村村民朱忠平開心地說。 北莊村的幸福宜居,是蘇陳鎮積極打造美麗鄉村的生動縮影。今年,該鎮全面推進污水管網改造工程,穩步推進村莊亮化美化、集鎮整治、旱廁改造工程,還將對村生活垃圾、農廢垃圾、建筑垃圾進行規范管理,持續改善村鎮環境。同時,開展“五美蘇陳人”“美麗庭院”等評選活動,進一步推進移風易俗、促進鄉風文明,讓美麗鄉村有面子也有里子。 豐沃土地逐漸“蘇醒” 以產業崛起帶動富民增收 七月盛夏,在露珠和汗水交融的晨曦中,泰州海陵華港鎮溪西村村民正在蔥郁密匝的生姜、芋頭地里灌水澆葉。隨著水槍散落的滴滴雨點,地里的生姜、芋頭搖曳生姿,分外妖嬈。一條5米寬的白色水泥路點綴在綠蔭如蓋的田間地頭,無不昭示著這片田野上的希望。 “去年,村里人心渙散,已經出去的不想回來,還沒出去的一個勁地想著出去,留下的老人種不了多少地,加之,我們垎岸河多地碎,很多農田沒人管、不愿種。”溪西村黨支部書記梁明生談及此事感觸很深。兩年前,溪西村是全鎮有名的經濟薄弱村。如今,黨支部通過黨史學習教育領辦合作社,不僅喚醒了“沉睡”的土地,而且激活了村民的奮進希望。合作社采用以土地經營權自愿入股,保底分紅的模式運營,一期工程吸納207戶入股,土地約500畝,主要進行水稻、小麥糧食作物種植,平均每畝地每年980元,集體留下適當的服務費后,其余全部返回給入社農戶。連片農田設施改造,四通八達環河公路,優質糧食生產基地……短短半年多,村民們就從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農耕中解脫出來,實現種植大戶、村民、村集體三方共贏。二期工程擬吸納188戶入股,土地500至600畝。其中50畝種植金銀花、香蔥、生姜等經濟作物,力爭3至5年形成連片300畝以上種植規模。 高效農業點“綠”成“金” 古老水村變身“花卉之村” 泰州西北郊里下河水鄉,坐落著一座被譽為“魁罡兆福、水鄉門戶”的古老村莊——罡門村。在村兩委一班人的帶領下,聚焦“黨建+鄉村振興”,深化“書記項目”建設,開啟高效農業的“招商之路”,先后流轉土地2500多畝,依托產業結構調整,逐步形成以花卉苗木為特色的高效規模農業。
據了解,該村招商引進的飛彩園藝項目總投資1.08億元,一期項目年產紅掌25萬至30萬盆,產值600萬元;一鳴農業項目總投資1.1億元,項目新建研發中心、智能溫室大棚5萬平方米。采用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的智能溫室恒濕花卉生產模式,共設計建成6座一萬平方米的智能溫室大棚,以紅掌為主要品種,盆花設計產能180萬盆,達產后將實現營業收入3600萬元。 推行“高效農業”以來,該村的集體收入、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雙雙“水漲船高”。截至目前,集體經濟收入增加到125萬元,每年同比增長72%;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2萬元提高到2.6萬元。如今的罡門村草木蔥蘢、別墅成排、綠樹成行、美麗富饒,先后被江蘇省、泰州市表彰為“江蘇省水美鄉村”“泰州市最美鄉村”,古老水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花卉之村”。 這就是如今的泰州海陵,晨曦初露,一個傳承鄉憶的特色水城正以嶄新的面貌逐漸“蘇醒”,夕陽西下,一個幸福人居的詩意家園,正漸漸變得豐潤起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