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市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這個香瓜又香又甜,孩子嘴刁,就喜歡吃這里的香瓜,每年我都會帶孩子來買。”放了暑假,家住御水灣小區的李秀芳特地開車帶孩子來到江蘇省靖江市斜橋鎮江平村的香瓜大棚采摘。因為脆甜多汁、香氣濃郁,這里的“金帝”香瓜備受歡迎,很多老顧客聽說香瓜上市了,紛紛前來選購,香瓜大棚的負責人郭云勁忙得不亦樂乎。 郭云勁在江平村經營多年,每年4月份草莓下市后,就原地栽下香瓜苗,6月中旬香瓜上市,一直持續到8月份。種植特色瓜果的收入是種水稻小麥等傳統作物收入的近10倍,香瓜大棚讓郭云勁鼓起了腰包,也讓江平村村民多了個就業渠道。如今,已有近20名江平村村民在香瓜大棚務工,每年都能獲得近3萬元的收入。 這樣的喜人景象得益于近年來斜橋鎮聚焦“智慧農業”,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重塑農業項目品牌方面的探索。目前,斜橋鎮已建起了覆蓋6個行政村的現代農業產業園。作為現代農業示范核心區的江平村,土地肥沃,光照充足,現有耕地2400畝。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江平村鼓勵種養大戶流轉土地發展特色農業。除郭云勁的香瓜、草莓之外,江平村還引進投入了富硒油桃、提子、螃蟹、黃鱔等高效農業項目,這些各具特色的高效農業項目,成為江平村產業結構優化,村民致富增收的“利器”。 炎炎夏日,江平村富硒桃園內,紅艷艷、沉甸甸的水蜜桃壓彎了枝杈,甜香撲鼻,不少市民在桃林間穿梭采摘。在種植過程中,桃園主人袁波還利用秸稈還田以及鳥糞、羊糞堆積腐熟等方法生產生物有機肥,引進先進技術改造土壤,使水蜜桃富有硒元素,提高了營養價值。目前,富硒桃園內共種植油桃10畝、水蜜桃15畝,平均畝產3000斤,富硒桃采摘的良好收益促進了江平村種植產業的發展壯大,也帶動周邊群眾增收致富。 子涵家庭農場的特色則在黃鱔養殖大棚。2019年,黃同生在江平村流轉土地建起家庭農場,并在農場內搭建鋼結構大棚,定制養殖專用的網箱,開啟了他的大棚養鱔之路。雖然接觸種養殖才3年多,黃同生卻已經打響了大棚養鱔的名氣。這些黃鱔主要銷往蘇錫常等地,且一年四季都可以銷售,每斤售價可達35元。除了幾名負責喂食黃鱔、清理網箱等活計的固定工人,每逢捕撈上市,黃同生還會再聘請10余名村民打臨工,讓大家分享豐收的成果。 蔬菜是餐桌的必需品。江平村流轉130畝閑置土地建起蔬菜種植基地,組織本村剩余勞動力到蔬菜基地打工,帶動集體和農戶增收。近年來,江平村走好特色產業發展之路,既優化了產業結構,又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精準發力助推鄉村振興。接下來,江平村還將積極探索“觀光農業+旅游”的發展模式,打造鄉村休閑旅游致富特色產業,吸引更多游客前來采摘游玩。
來源:泰州新聞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