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默認證”讓越來越多的退休人員享受到“零跑腿、零感知、零打擾”的服務新體驗
“咦,今年怎么沒要我們自己弄養老認證?”近日,家住泰州市海陵區城南街道的常奶奶疑惑地問社區工作人員,得到的答復是“再也不用主動開展養老金領取資格認證了”。 一直以來,退休人員對每年都要證明自己生活狀態的做法頗有微詞,傳統的現場集中認證方式被貼上“不人性化、不便利”的標簽。“養老認證能否更方便群眾”“養老服務質量亟待提高”等一直是熱門話題。 泰州市退休人員服務中心主任鄭素琴介紹,開展領取養老金資格認證,是從制度上保障社保基金安全和全體參保人員合法權益的重要措施。近年來,泰州市落實中央關于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服務“一老一小”、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等部署要求,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企業退休人員根本利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全省人社一體化信息平臺上線為契機,主動策應和對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擴大公共服務優質均衡供給,打破過去傳統的“被動式、靜態式、集中式”資格認證模式,全面構建以信息比對為主、遠程認證服務與社會化服務相結合的領取社保待遇資格認證模式,堅決以“數據跑路”代替“群眾跑腿”,多措并舉紓解社會保險待遇領取資格認證工作的難點、堵點,推動實現退休人員方便養老、體面養老,惠及全市46萬名企業退休人員。 泰州市人社部門研究制定了33種數據比對應用規則,積極推進與公安、民政、衛健等部門建立信息交換機制,在全省率先實現無感遞延認證,讓企業退休人員暢享數字人社服務新體驗。1月初,對全市認證到期的15.98萬名企業退休人員,通過公安、衛健等部門10余種信息開展數據比對,認證率達100%,確保春節前所有企業退休人員按時領取養老金。上半年,全市共通過數據比對認證91.42萬人次,實現退休人員從集中“現場認證”到無聲“靜默認證”的轉變,用“數據多跑路、群眾不跑腿”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對高齡鰥寡、重病臥床及異地居住等特殊群體,泰州市組織1904名基層平臺志愿者,通過走訪慰問開展上門服務。特別是在上海、蘇州等地疫情封控期間,工作人員放棄休息,加班加點,通過發送提醒認證短信、郵寄認證宣傳彩頁、電話指導操作流程等遠程服務,解決了2.28萬名居住省外、境外退休人員的認證問題,實現認證對象全覆蓋,100%打通特殊群體認證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對無法確認生存狀況的退休人員,泰州市人社部門訓練建成大數據比對分析模型,通過整合個人軌跡信息,提取行為特征,開展智能識別畫像,分析評估健康狀況,精準鎖定高危可疑人群,將欺詐冒領風險控制關口前移,未發生一起因認證造成的違法違規案件和重大社會影響事件,該項工作走在全國全省前列。 下一步,泰州市將繼續擴充來自公安、交通、銀行、衛健、醫院等外部門的信息,不斷完善“寓認證于無形”的認證服務體系,推動實現領取機關養老保險、居民養老保險、工傷保險等待遇人員通過數據比對認證,讓越來越多的領取社保待遇人員享受到“零跑腿、零感知、零打擾”的“免申即享”服務新體驗,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來源:泰州新聞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