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興化:水資源大鎮靠水吃水,換個“吃法”更有味
夏至過后,氣溫一路攀升。興化市沙溝鎮官河村千畝藕塘里,碩大的荷葉隨風搖曳。作為“中國荷藕套養小龍蝦第一村”,去年官河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973.98萬元,在全市獨占鰲頭。 村集體年收入近千萬元,官河村有啥秘訣?“秘訣,就藏在荷葉之下。”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李維月指著藕塘笑著說。 官河村水面資源豐富,達到7360畝。過去村民承包水面主要養殖“四大家魚”,畝均年收入僅約2000元,這也導致村集體收取的水面發包租金不高,早年每畝只有300元左右。 如何讓水面資源溢出“黃金效益”?2009年開始,李維月第一個“吃螃蟹”,在自家承包的魚塘里嘗試種蓮藕并套養小龍蝦,獲得成功后向全村推廣。他介紹說,藕塘里的龍蝦以腐爛的藕為餌料,而小龍蝦的排泄物又為藕塘增加有機肥料,提高了藕的品質和產量,實現了良性循環。 “我們這里小龍蝦一年四季都有的賣,一般從年底賣到次年5月。”李維月說,因為天冷時市面上的龍蝦少,官河村出產的龍蝦就能賣上好價錢,去年最貴時每斤140元。產業轉型帶動村民收益翻了一倍還不止,水面資源發包租金也隨之“水漲船高”,目前基本上達每畝1400元。 “鎮在湖中,河在鎮中。”沙溝鎮境內河湖縱橫,擁有水面12萬畝,形成水產養殖等傳統優勢產業。沙溝鎮黨委書記朱鴻業告訴記者,近年來,鎮黨委要求各村結合實際深挖水資源潛力,演繹一出出“水上生財”的好戲。除官河外,該鎮石梁、光耀、高桂、董莊4個村去年集體經營性收入均突破500萬元,在全市463個行政村中排在前列。 藍天白云下,董莊村千畝魚塘波光粼粼,不時有成群的鳥兒飛過。過去,這片水域是零散的魚塘,涉及近40戶養殖戶。“我們采用‘小改大’的方式,將零散的魚塘改成5個大塘口,再對外招標,不僅溢出水面面積300多畝,還提高了承包價格。”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陳文法告訴記者,光是溢出的水面,就給村集體帶來每年近50萬元的收益。 高桂村有一處680畝的塘口,3年前每畝承包價約800元。高桂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盛榮耀研究發現,過去塘口幾乎都由本村村民承包,因信息不對稱導致故意壓價。于是,他借助在外鄉賢發布招標信息,引來不少外地人前來參與公開競標。最終,680畝塘口被兩名外地人承包,每畝承包價也提至1030元。 “村里有一處2600畝水面對外發包,過去每畝租金只有460元。前些年,我們引進一個光伏發電項目,畝租金一下子提至950元且每5年租金還上浮5%。”石梁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丁建華開心地說,隨著村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村里也有底氣多辦實事、辦好事。 靠水吃水,換個“吃法”更有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