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海陵:以“三重境界”為城市更新加碼為百姓幸福賦能
干凈整潔的街道,秩序井然的車流,環境優美的小區,隨處可見的“志愿紅”……夏日的海陵,推窗看見綠、轉角遇見美。近年來,泰州市海陵區錨定城市更新總航向,抓緊干、務實干、接力干,以“三重境界”奮力譜寫“幸福海陵”建設新篇章。 “雙向奔赴”,老舊小區煥新顏 居民樓外立面粉刷一新,重新鋪設的道路整潔干凈,汽車有序停放在改建后的停車位上,提升后的小區綠化在夏日里煥發著蓬勃的生機……海陵區新世紀花園小區已經煥“新貌”。而在此前,這座建于2000年的小區,因為年代已久,已出現道路破損、車輛亂停、整體環境較差等諸多老舊小區“通病”,一度成為居民群眾的“痛點”。去年,海陵區將新世紀花園列入老舊小區改造計劃,投入資金1700萬元,在充分征求群眾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對小區進行整體“出新”。該項目憑借出色的改造成果,入選江蘇省美麗宜居城市第二批試點名單,成為遠近聞名的老舊小區改造“樣板”。
據了解,過去一年,海陵區共實施老舊小區改造項目20個,主要包括建筑本體改造、雨污分流、停車位改造、道路出新、綠化提升、技防改造等方面。涉及居民群眾4300多戶,建筑面積43.7萬平方米、房屋166幢,已全部竣工,一批歷經歲月滄桑的老舊小區迎來蝶變新生。在實際改造過程中,海陵區住建部門充分尊重群眾需求、組織群眾參與,“人民設計師”“人民工程師”等創新做法獲住建部推廣。 今年,實施老舊小區改造依然是海陵的重點工作之一。計劃實施18個老舊小區改造,目前已全部進場,在以往優質基礎上,還將創新把“共同締造”海陵模式貫穿改造的全過程,在改造中,嘗試組織采取“點菜+下單”模式,動員群眾全程參與老舊小區整治工作。在老舊小區改造上,讓群眾與政府部門“雙向奔赴”,實行“一區一案”,有效提升改造品質。
推門見綠,城市盡顯“鳳小美” 籃球場、足球場、網球場、塑膠健身步道、水上樂園,掩映在連片的古銀杏樹林旁,北側流淌的新通揚運河上,往來船只不時響起“嗚嗚”的汽笛聲。走進海陵區正在建設的三河體育公園,即被這處鬧中取靜的休閑健身好去處吸引。該體育公園位于新通揚運河、鹵汀河西側、五叉港河交匯處,占地面積約450畝,其中,綠化面積約400畝,集成運動健身、兒童游樂、釣魚休閑等于一體,建成后可滿足全年齡段人群游玩健身需求,目前建設進度已完成80%,不久后將對外開放。
在海陵區,像三河體育公園一樣可供市民群眾免費休閑游樂的游園還有許多。近年來,隨著“城建靚區”發展戰略的穩步推進,海陵新建提升100分綠化游園,新增綠地面積260多公頃,“綠滿海陵”行動、“鳳小美”品牌深入人心,出門見綠、走幾步就有游園、四季可免費觀賞美景,已成為主城區居民的幸福日常。 今年,為策應在泰州舉行的江蘇省第二十屆運動會,海陵區進一步推進園林綠化,提升城市顏值。作為展示泰州形象的主城窗口,海陵以舉辦省運會為契機,以“人居幸福”“城鄉一體”“藍天碧水”“古城復興”四大工程為抓手,積極放大“鳳小美”品牌效應,推進“精彩家園”工程,實施25個游園綠化提升。“推動海陵景觀綠化提升由點、線、面向立體空間延伸,實現目之所及皆翠、行之所至皆景。”竇小林表示。
有機更新,留住老城文化底蘊 “我和老伴住在這三十幾年了,這條街巷如今的變化太大了。”“以前巷子里的路坑坑洼洼,環境臟亂差,你看現在的樣子,多舒心!”……行走在海陵老城區斗雞場巷、靶場巷、義學巷等一批經過整治的老街巷內,總能聽到來自巷內居民們發自內心的點贊。
擁有2100多年建成史的泰州,古城文化聞名已久。海陵老城,更是文化底蘊深厚。而有著歲月沉淀的老街巷,不僅是城市空間上的“神經末梢”,更承載著一座城的歷史記憶和文化內涵。悠悠歲月長河中,如何讓面臨衰敗的老街巷煥發生氣,在激活內生力的同時又保留舊時的風貌與情懷?海陵提出了“有機更新”。 例如,屬于歷史文化街區的斗雞場巷,曾經地勢低洼,汛期來臨時極易產生積水,影響居民日常出行,巷內道路也亟待改善。今年,海陵區住建局啟動老街巷整治工程,對該處街巷進行整治提升。整治工程包含路面翻新、鋪設污水管道等,在整治過程中,為充分保留老街巷的原有特色,路面鋪設時特意采用仿石材磚。 據了解,整治“老街巷”,是海陵區“八老十難”攻堅行動所包含的其中一“老”。海陵對先期計劃的老城內13條老街巷進行整治維修,主要包括增設雨污水管道、修補路道、環境出新等。在實施老街巷整治過程中,海陵堅持“因地制宜、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考慮人民群眾的民生訴求,致力蹚出一條“有機更新”的新路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