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工業企業邁向“智改數轉”新賽道
利用三年時間,培育“智改數轉”企業200家、實施“智改數轉”項目300個、應用工業機器人400臺套
中來光電智能化車間。 錢宏斌攝 日前,雙登集團獲批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資格,成為今年全市唯一一家獲批企業。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電池制造業)預計三年內建成,總計投入建設資金1450萬元。這標志著雙登集團邁進“智改數轉”新賽道,將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資源,推動電池上下游產業鏈協同發展,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從而帶動我國整個電池制造行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這也是姜堰深入推進工業企業“智改數轉”帶來的結果。 當前,我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智改數轉”已成為企業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必修課”。去年以來,姜堰加快“智改數轉”步伐,創成省級智能車間2家、省星級上云企業37家、國家兩化融合貫標企業21家,建成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1套,中來光電建成姜堰首個5G工業場景落地應用項目、精鍛科技創成省級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 走進位于姜堰經濟開發區的泰州中來光電科技有限公司AI智能車間,4條N型雙面高效電池生產線高效運轉,只有幾名員工操控自動控制系統,自動導引運輸車載著物件有序穿梭,精準送到指定位置。中來光電研發中心負責人陳嘉介紹,AI智能車間采用全數字化信息化MES管理系統,企業員工減少三分之二,但實時生產效率大幅提升,預計每年可為企業節約2000萬元運營成本。 中來光電是國內首家實現高效N型TOPCon(隧穿氧化鈍化)雙面光伏電池規模化量產和組件制造的企業。近兩年,中來光電率先搭上“智改數轉”快車,以5G+互聯網制造為核心,大力推進智能工廠建設,做到產品全程質量管控、信息全程可追溯,提高生產效率4%,降低運營成本10%,產品研制周期縮短10%,產品不良品率降低7.14%,形成可復制推廣至光伏行業的智能制造新模式。今年3月,中來光電通過省級智能化工廠驗收。去年,該公司完成開票銷售78.4億元,同比增長13.8%;今年1至4月,實現開票銷售20.05億元,同比增長77.38%。 如今在姜堰大地,越來越多的制造業企業參與“智改數轉”,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精鍛科技先后投資近3億元,積極推進5G網絡、數據中心、企業數據中臺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產品設計和工藝、計劃管理、倉儲管理、智能集成等七大平臺,持續優化數據開發利用機制,提高平均生產效率、降低運營成本、縮短產品研制周期。今年,精鍛科技又獲評“江蘇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智改數轉’較大程度降低了疫情等不利因素帶來的沖擊,使得精鍛科技迎難而上,今年1至4月企業實現開票銷售7.4億多元,同比增長13.57%。”精鍛科技公司董事長夏漢關說,今年該公司又在姜堰經濟開發區投資近15億元,新上新能源汽車電驅動部件、新能源汽車輕量化關鍵零部件兩個項目,導入100多臺機器人,力爭在泰州第一批創成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 “面對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新業態、新模式,姜堰既要‘搶抓先機’,更要‘行穩致遠’。”市政協副主席、姜堰區委書記方針表示,下一步,姜堰將把“智改數轉”作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繼續出臺支持舉措打造數字經濟新引擎。 根據最新印發的《制造業“智改數轉”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姜堰將建立“智改數轉”項目庫、專家庫、服務商資源庫,積極上爭省市相關配套資金,以智能車間、智能工廠試點示范為抓手,深化“5G+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打造企業高質量發展新引擎。今年,該區力爭創成國家級智能工廠1個、省級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2個、省級智能制造示范車間5個,并利用三年時間打造“234”工程,即培育“智改數轉”企業200家、實施“智改數轉”項目300個、應用工業機器人400臺套,力爭全區“智改數轉”各類關鍵指標超過全省平均水平,進入泰州第一發展梯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