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岸綠,靖江以生態潤筆描繪幸福底色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盛夏時節,草木蔥蘢的江畔小城靖江,綠色發展風頭正勁。 煥然新生的江蘇省靖江市新橋長江保護濕地公園,攝影愛好者姜雨不緊不慢架起攝像機,移動鏡頭,追蹤一群白鷺的身影,享受和鳥類在一起的愜意。“原來拍鳥全靠撞大運,跑幾趟未必拍一張。現在鳥多了,視頻也很容易拍到。” 新橋長江保護濕地公園是靖江打好“長江大保護”攻堅戰、全力守護“健康長江”的一個縮影。 靖江擁有52.3公里長江干流岸線,其中深水岸線32公里,是江蘇深水岸線最長的縣級市,百里黃金江岸是最為寶貴的資源。 靖江近年來深入推進長江大保護,切實抓好對部分岸線“適當留白”,整治沿江突出問題,加速構建“九港水美、百里岸綠”的生態格局,“守護一江碧水,涵養最美岸線”正成為這座城市的共同追求。 走進新橋鎮新合村江灘,飛鳥翩躚,水草豐茂,目之所及是一幅渾然天成的江灘濕地美景。三年前,這片江灘地建有魚塘,部分岸線還建了碼頭、工廠。 村民郭康泉經歷了從“吃長江”到“護長江”的改變。曾經是魚塘管理員的他,如今常常戴上紅袖章,在新合村江岸邊來回巡查,看護江堤邊新栽的樹木。“所有占用岸線的魚塘及建筑物必須拆除,實施‘退漁還濕’!”三年前,這則消息傳來,老黨員郭康泉響應號召,主動幫忙拆除魚塘設施,并提出成立巡邏隊。 在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理念下,靖江在全國率先提出了“三個三分之一”的發展思路,即綠色發展區域、開發性保護區域和不開發區域各占三分之一。隨著長江生態保護理念和行動的進一步深化,靖江守護“健康長江”的頂層設計也不斷升級。一年來,靖江深入實施生態宜居戰略,打造最美濱江都市,加大生態修復力度,努力建設山水人城和諧相融的長江大保護樣板區。 在推進長江大保護過程中,靖江以“綠”為筆,著力推進沿江區域產業結構調整、環境整治、生態修復,累計實施項目64個,清退違法企業12家,騰退生產岸線7.1公里,新增造林4015畝,綠地面積3.6萬平方米,退漁還濕400畝,先后打造濱江新城和新橋鎮兩個省級特色修復示范區,沿江建立多處生態公園。 如今,沿著江堤一路向東,可以陸續看到面朝長江的音樂花海、“東線第一帆”紀念公園、濱江濕地公園等沿江生態公園,天高云闊,濕地、綠屏、江景,共同暈染出生態宜居城的幸福底色。 在退捕漁民謝洪兵的心里,幸福有了更具體的模樣。早在長江“十年禁捕”政策落地前一年,靖江作為江蘇省內最早啟動長江退捕工作的地區之一,率先打響了長江禁捕退捕攻堅戰。至2019年底,長江靖江段1031艘漁船、4983名漁業人口全部退出“江湖”,長江靖江段比全省大多數地區提前一年實現全面禁捕。由于熟悉江流河道以及捕撈手法,謝洪兵和19名捕魚高手受邀加入靖江護漁隊,協助漁政部門開展日常江面巡查,打擊非法捕魚行為。 還能開船,還能“水上漂”,謝洪兵開心得像個孩子。從“上任”那天起,每天清早8點,準時走上護漁船,去江面巡航護漁,到夜里換班時也舍不得離開。在這片最熟悉的江面里,謝洪兵找到了新的樂趣:每一次出港巡航,船舷兩側全是魚兒在跳,三天兩頭還能遇到江豬子(江豚),這情況是他小時候才有的。 “長江變美了,想到這里有我的功勞,心里就美滋滋的。”謝洪兵說,現在的靖江不僅是靖江人的家,也是魚兒們最喜歡來的地方。 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靖江市統籌推進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工作,持續推進長江生態修復,吸引大量鳥類和水生生物前來定居。據有關部門監測統計,目前,在靖江馬洲島上,常年棲息著上萬只留候鳥白鷺,在長江靖江段定居的江豚超過20只。 在加快構建“一山靈秀、九港水美、百里岸綠”生態格局的同時,靖江加快構建沿江綠色產業體系,推動產業向集約化、智能化、高端化延伸,大力發展航空航天、新材料、大健康等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的綠色產業,完善綠色發展保障機制,持續推進沿江產業綠色轉型、沿江企業高質量發展,全力打造生態美、生產綠、生活富的高質量幸福城。 錨定“長江以北最美濱江縣城”的目標,靖江還將持續聚焦長江經濟帶發展“五新”“三主”新要求,從生產、生活、生態的新高度系統謀劃沿江發展新路徑,促進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全面釋放,推動沿江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 勇毅篤行,長風萬里。有江尾海頭的獨特地理位置優勢,有60余萬心懷綠色發展理念的人民,美麗靖江的圖景定將更加動人。
來源:智慧靖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