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興化:秸稈“離田”,農民笑呵呵
麥收時節,江蘇興化市中堡鎮麥收現場出現了一種秸稈處理“神器”——秸稈劃草機、打包機。在“神器”的作用下,麥子收割后留在田間的秸稈被梳理成一條條整齊的草線,然后打包成一個個圓柱形的大草球,再由卡車運離。 變“還田”為“離田”是中堡鎮今年麥收秸稈的處理方式。 “嗬,真清爽!”6月6日上午,望著秸稈運離后的田地,中堡鎮陸家甸村種田大戶王太兵很是開心,“插秧后每畝田可節本120元。”王太兵掰著指頭介紹,往年采用的是秸稈還田,即耕翻后泡水漚田,然后整平插秧。由于秸稈未充分腐化,不少秧苗不能插在泥層,導致根系不實。同時,秸稈漚泡產生甲烷氣體,造成秧苗根系發棵慢。這樣需進行兩方面補救,一方面采取人工補苗,另一方面畝施用尿素30公斤,用工和肥料錢每畝累計120元。此外,秸稈還田,還會將寄生在秸稈上的蟲卵帶到田里增加蟲害,也需要多打藥。“現在,水一上,大拖拉機一作業即可平田插秧,無需秸稈還田泡田腐化,可提前一周插秧,增加作物積溫、多增產,還可為秋播贏得時間,使下茬的小麥增產。”王太兵說。 “還田肯定是秸稈綜合利用行之有效的舉措,但時間久了,一些弊端也開始顯現出來了。”中堡鎮農業農村局負責人陸照芳說,秸稈還田細度達不到要求,深耕、深翻的深度不夠,會造成下茬作物缺苗、斷行等現象,病蟲草害發生危害嚴重,影響農作物產量。 今年夏收,興化市在大營、中堡、竹泓等鎮作“離田”試點,每個試點鎮“離田”面積在3000畝以上。 6月1日,中堡鎮小麥開鐮,農民們看到“特定范圍”秸稈“離田”,都紛紛要求自家的麥田秸稈也要“離田”。“‘離田’還避免漚田的水排入河里污染水體。”中堡鎮負責人顧小兵說,“離田”是大勢所趨,作為生態類鄉鎮,中堡更應率先垂范。全鎮3.1萬畝麥子,約3萬畝可進行打包機作業。 聞知中堡鎮“離田”面積大,駐扎在興化市戴南鎮茅山的秸稈處理商張建成第一時間趕來對接,達成“離田”合作協議。中堡鎮負擔每畝“離田”費用30元,同時提供20畝的“集散地”。張建成調集6臺套打包機共18臺機械、車輛,實施“離田”作業。 在沙灣村“集散地”,只見裝運草捆的車輛往來穿梭。在一輛長長的平底運輸車上,高高的叉車正夾著“大草捆”往車上堆。“大草捆”一只260公斤左右,相當于一畝麥田秸稈,一車可裝運30捆,送到鹽城發電廠,每噸價格為280元,運費為1000元。除去作業費、運費,張建成一畝可凈得10元左右。目前,張建成調集的作業機械,每天作業面積2000畝左右。 截至6月6日,中堡鎮秸稈“離田”已達1.47萬畝。“基本上與收割作業相匹配,收割一方‘離田’一方。”中堡鎮負責人周建根說,預計6月12日全部結束。目前,興化市對“離田”獎補助費正在調研制定,將等同或略高于省補每畝25元的秸稈還田費。
信息來源:興化市委宣傳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