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泰州:中國醫藥城深化大院大所合作 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
中國醫藥城深化與國際國內大院大所合作共建,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落地,著力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5月22日上午,記者在國際遺傳工程和生物技術中心——中國區域研究中心看到,中心研究員包冬萍正在和各地高校的研究生一起,利用重組桿狀病毒技術,制備生產重組蛋白。這種產品可廣泛用于醫用疫苗、體外診斷試劑及基因治療藥物的生產原材料。
“中國藥科大學、南京大學安排的幾名研究人員互相參與到項目的研發推進,我們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國際遺傳工程和生物技術中心——中國區域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包冬萍介紹,“平時我們還有定期人才交流,聯合培養博士生、研究生,以期在分子領域開發出新的技術。” 國際遺傳工程和生物技術中心——中國區域研究中心,是國際遺傳工程和生物技術中心、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以及中國醫藥城三方合作共建的重大科技創新載體。中國區域研究中心依托這一創新平臺在生物醫藥、疫苗和新型診斷方法領域擁有的關鍵技術、藥物開發、人才培養等方面的豐富資源,充分發揮和利用中國醫藥城完善的生物醫藥產業鏈,將遺傳工程和生物技術作為科技創新前沿布局和增強泰州生物醫藥市場競爭力的主攻方向,全力將中國醫藥城打造成為生物醫藥產業國內一流的產業高地。
“在國際化方面,我們去年也是成功推動了碩世生物的新冠診斷試劑在意大利、南非的實驗室開展前瞻性的研究,推動了相關產品在歐盟以及亞洲的一些國家的順利推廣。”泰州醫藥園區科創人才中心平臺服務部研發機構主管孔秀芹說。 近年來,中國醫藥城把引進大院大所,推進產學研合作作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舉措。一批大院大所的創新資源被請到家門口,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其中,來自國際遺傳工程和生物技術中心、復旦大學、北大醫學部、中科院大化所、東南大學等國際國內的科研機構、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支撐尤為耀眼。
江蘇偉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分子診斷試劑研發、生產和服務為主賽道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剛剛研發生產的群體反應性抗體診斷試劑,能夠對患者器官移植及輸血后的排異反應程度進行預警預判,并為患者治療、康復提供依據。由于企業與國際遺傳工程和生物技術中心——中國區域研究中心所形成深度合作關系,成為該中心的成果轉化基地之一,偉禾生物的這款分子診斷試劑目前已經進入全國多家三甲醫院進行三期臨床試驗,與全國20多家省血站達成初步合作意向,產品一旦上市,將逐步實現進口產品國產替代。 中國醫藥城建設以來,全力打造創新平臺載體,打通科技成果從實驗室到工廠“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共開展技術交流、專業學術論壇、技術服務260多場,為揚子江藥業、蘇中藥業、碩世生物、中慧元通等十多家重點企業,提供體外診斷試劑、中藥質量研究、分離純化技術、診斷試劑開發以及產品國際化等領域服務500多次,服務技術科研人員約18萬人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