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一湖碧波、萬鳥云集”美景永駐 興化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5月21日上午,泰州市興化生態環境局舉辦“5.22”國際生物多樣性生態環境科普主題活動。在徐馬荒重要濕地保護區,一湖碧波蕩夏色、萬鳥云集舞生態,引來參加活動的人員頻頻拿出手機,按下拍照鍵。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生物多樣性使地球充滿生機,保護生物多樣性有助于維護地球家園,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去年5月,興化市開展全域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工作,系統摸清全市的生物多樣性家底,掌握和了解區域內生物多樣性現狀、關鍵問題及其威脅因素,進一步明確全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重點和方向,提高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
江蘇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工程師王鵬程介紹,目前興化已完成鑒定匯總的物種種數共計1224種。其中,陸生維管束植物368種,鳥類159種,哺乳動物7種,兩棲爬行動物5種,陸生昆蟲229種,水生植物38種,魚類52種,浮游動植物334種,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32種。而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野生動植物累計超過50種,以鳥類為主。 近年來,興化市委、市政府統籌推進生態環境系統治理,深入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創建,積極爭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試點,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態文明水平持續提升。 前不久,省生態環境廳出印發了《江蘇省生態島試驗區建設方案》,興化積極申報開展“生態島”試驗區試點,力爭早日將城市打造成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令人向往、富有水鄉特色的“江蘇大公園、人文夢水鄉”。
“在生態保護方面,我們打出規劃指引、推進生態系列創建、助力生態亮點工程以及營造生態文明創建氛圍、強化生態紅線和生態管控區監管等一套組合拳。”興化生態環境局生態科科長李馬林介紹,興化市編制完成《“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獲“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稱號,22個鄉鎮、14個村獲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鎮、村命名;實施大縱湖、蜈蚣湖、平旺湖、陳堡草蕩、得勝湖、洋汊蕩湖泊湖蕩退圩還湖生態修復工程,陳堡草蕩成為全省首個形成大水面的退圩還湖生態修復項目;建立市域“環境守護者”隊伍,開展生態環保“八走進”普法宣傳教育,進一步增強群眾的生態文明意識;建立興化市生態紅線保護區和生態空間管控區監管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確保生態安全。 以保護優先、永續利用、惠益共享為目標,興化將不斷建立健全生物多樣性保護、恢復、利用相結合的監督管理體制機制,加強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管理,強化工作宣傳,提高公眾的保護和參與意識,實現人與自然、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的和諧共生、協調發展,切實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更上一個新的臺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