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兩社聯動”壯大鄉村產業
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疊加龍頭企業、 電商平臺、種植大戶等抱團發展 馬賽村大棚甘藍基地采摘現場。 錢宏斌攝 連日來,姜堰區婁莊鎮馬賽村種植的120畝大棚甘藍基地,前來購買甘藍的愛心人士絡繹不絕。種植大戶任金鵬滿懷感激地說:“多虧黨建引領的‘兩社聯動’新模式,村干部代言發微信拓寬銷售渠道,使得一度滯銷的甘藍成了‘香餑餑’,穩住了村集體和農戶的收入。” 去年12月,馬賽村在省供銷合作總社下派“第一書記”姜兵的帶領下,充分發揮全省供銷合作社系統農產品直線流通獨特優勢,以村集體出資為主體、區供銷合作社入股、班子成員參股、種植大戶參與的合作經營模式,打造占地350畝的馬賽村特色果蔬產業園,其中60畝出資主體為區供銷合作社和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其余為賽豐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種植大戶投資,主要從事西蘭花、花菜、甘藍、西瓜等特色農產品種植。今年5月初,甘藍陸續進入收獲期,總產量大約250噸,受國內疫情多點散發的影響,甘藍銷售不暢。面對這一情況,馬賽村10多名黨員干部爭當甘藍銷售代言人,發微信、拍視頻、發抖音,很快打通了銷售渠道。姜兵多次捧著嫩綠的甘藍在大棚里發微信視頻代言,并聯系省供銷合作社下屬單位江蘇省農副產品展示展銷中心,借助此平臺,將馬賽村的甘藍銷向了南京、常州、張家港等地,僅南京市場就先后發貨50噸。姜堰先鋒公益發展促進會等愛心組織和各界愛心人士也紛至沓來,采摘購買10多噸。與此同時,黨員干部還主動聯系本地多家超市、食堂、農貿市場,陸續銷售30噸…… “‘兩社聯動’模式帶動村干部參與經營管理,協助解決產銷過程中遇到的矛盾問題,體現了‘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幫助農民銷、實現農民富’的為農服務理念。”馬賽村黨總支書記、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理事長崔進說,下一步,“兩社聯動”項目將整治發包55畝村集體閑置魚塘,種植大棚果蔬,新建陽光宴會廳、休閑垂釣中心,做活農旅結合文章,促進村集體經濟和村民持續增收。整個項目7月底完成,可年增加村集體經營收益21萬元,帶動100位村民就業,村民人均年純收入增加3000元。 今年初,姜堰印發《關于推動“黨建引領 強村富民”十五條措施》《關于大力推進“112233”工程 全力打造鄉村振興姜堰樣板的實施意見》,構建全新機制,壓實村級層面主體責任,推行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與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動發展,創新推廣“兩社聯動1+1+N”發展模式,即村黨組織領導的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國有平臺公司、龍頭企業、電商平臺、生產基地、家庭農場、種植大戶、鄉賢能人等多元化聯動項目“矩陣”,拿出真金白銀培育“兩社聯動”人才,鼓勵各村因地制宜,選準“+N”的合作對象,定準產業發展方向,優化項目管理流程,科學制定收入分配方案,多措并舉推進鄉村產業扎根開花。 走進張甸鎮三野村的泰州市增輝養殖專業合作社,只見一條全自動雞蛋生產線不停地運轉,集清洗、分級、噴碼、包裝于一體,一批批打包裝箱的雞蛋正有序發往各地。“多虧‘兩社聯動’,我們公司的雞蛋銷路不愁了。”合作社負責人、養殖大戶王文兵欣慰地說,合作社常年存欄30萬羽蛋雞,此前因諸多原因,雞蛋處于滯銷狀態。今年“兩社聯動”項目實施后,三野村黨總支精準對接泰州職業技術學院,常年聘請專家提供技術服務,不僅提高了雞蛋品質,而且直銷泰職院食堂,年增經濟收入4萬元以上。“截至目前,我鎮已實現‘兩社聯動’全覆蓋,預計年底村集體經濟收入可增加近180萬元,帶動100多戶低收入農戶就業。”張甸鎮黨委副書記許德康表示,“兩社聯動”項目拓寬了村集體增收途徑,增強了村集體經濟自我造血功能,帶動了更多村民家門口就業。 三水街道“小楊社區股份經濟合作社+泰州市小楊為農服務專業合作社+泰州市溱湖綠洲旅游投資有限公司”的鄉村旅游型項目、羅塘街道“銀穆社區股份經濟合作社+穆家為農服務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鄉賢協會”的大米產銷一條龍項目、溱潼鎮“河橫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其他村股份經濟合作社+企業”的資源開發型項目、白米鎮“孫舍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泰州市孫舍富民蘆筍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鄉賢能人”的高效農業型項目……各種類型的“兩社聯動”項目已在姜堰遍地開花。目前,該區鎮(街)已申報的黨建引領“兩社聯動”示范項目46個。 姜堰區委副書記錢軍表示,該區將把“兩社聯動”項目作為全區鄉村振興實績考核的重要內容,與獎補資金、政策支持和資源配置掛鉤,與領導班子及領導干部實績考核、職務晉升掛鉤,真正讓項目成為村集體和村民增收致富的“聚寶盆”,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增長極”。
來源:泰州日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