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泰州:在筑牢疫情防控體系的基礎上多措并舉服務發展保障民生
江蘇瑞科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成為港股“HPV疫苗第一股”和“新型佐劑疫苗第一股”,同時也成為泰州本土首家H股上市公司。 120天內克服種種困難,大明重工集團將6000多噸大型礦山設備順利發往剛果(金)。 相距2000公里的遠程會診活動在海陵液壓機械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舉行,海陵科技管家助企紓困,“云問診”巧解企業技術難題。 總投資27.53億元的10個億元以上項目,通過“云簽約”集中落地泰州醫藥高新區(高港區)化學新材料產業園區,點燃泰州市新材料產業集群發展“新引擎”…… 這一連串的“鏡頭”,映照出泰州市在做好疫情防控基礎上,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蹄疾步穩。 面對新冠疫情復雜態勢,如何下好防疫與發展“一盤棋”,考驗一座城市的智慧。泰州全市上下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折不扣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最新部署要求,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到“兩手抓、兩手硬”,為奮力奪取“雙勝利”多作貢獻。 織牢“防疫網”筑堅“保護墻” 防疫,是硬任務。 本輪疫情發生后,泰州市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不動搖,樹牢底線思維,強化風險意識,堅持“緊”字為先、“嚴”字當頭、“快”字為要、“實”字托底,扎實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統籌發展。 泰州全市上下迅疾行動,織牢“防疫網”筑堅“保護墻”。 廣大機關事業單位在職黨員干部,和社區工作者、網格員等一道,深入居民小區、沿街商鋪開展“敲門行動”,按照“入戶敲門、敲門見人、見人問事”的要求,逐一登記排查住戶家庭成員外出離泰回泰、疫苗接種、核酸檢測等情況,做到全覆蓋、無死角,確保“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交通卡口是疫情防控關鍵環節,也是“外防輸入”第一道關口。市交通、交警部門和各市(區)各層各級工作人員,堅守在全市各交通卡口,對進入泰州市境內的所有貨車、客車堅決做到逢車必查、逢人必檢,牢牢守住疫情輸入的首道防線。 建筑施工場所為疫情防控重點領域。泰州市全面推行“駐場員”制度,市直58個建筑工地“駐場員”第一時間到崗履職。 在水路口岸涉外疫情防控方面,泰州市加強對口岸入境人員、高風險崗位工作人員、高頻次核酸檢測、個人防護、集中隔離場所、定點醫院設置、消毒及醫療廢棄處置等七個方面重點監督檢查,施行“閉環”管理。 網約車與出租車也是防疫重要一環。泰州市強化監管,要求網約車及各出租公司加強教育及自查,從嚴從實做好駕駛員核酸檢測、口罩佩戴、車輛消毒、乘客乘車掃碼等措施。 3月22日,一個令人欣喜的消息傳來:今年民生實事項目之一,位于中國醫藥城的市核酸檢測基地正式建成投用,日檢測能力可達15萬管,實現當日送檢當日出結果。 多措并舉服務復工復產 發展,是硬道理。 在筑牢防控體系基礎上,泰州市多措并舉,保障供應鏈產業鏈穩定,服務企業復工復產。 被稱為“企業鏢師”的近4000名企業駐廠員,第一時間下沉服務8000多家企業,針對企業生產運行堵點難點痛點,深化構建“網格化+大數據+鐵腳板”新模式,加快完善“線上+線下”立體式服務體系,對企業實行“點對點”全天候護航。 同時,泰州市“重要產業鏈供應鏈保障專班”全力展開服務。截至4月25日,市企業防控組共協調解決市內外企業訴求363項,幫助長城汽車、藍思精密、碩世生物等市內重點企業解決供應鏈保障訴求232項。 據不完全統計,3月25日至4月25日,全市交通卡口累計通過工業企業貨車18.7萬余輛,日均5680余輛,4月23日已超10000輛,為企業正常生產提供了可靠保障。 一邊直接解難題,另一邊綜合施策,以精準直達的政策惠企紓困。 3月31日,泰州市積極應對疫情影響助力工業企業紓困解難若干政策措施推出,以5方面15條具體政策措施,為廣大工業企業送去“真金白銀”支持。 更多政策“組合拳”,迅速匯集合力。 泰州市通過“降、返、緩”等有力措施,減輕企業負擔,助力企業紓困發展,穩定就業崗位。通過加快落實科技創新政策、加大清費減負、優化提升科技創新服務,助力科技型中小企業戰疫情保生產。出臺措施,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積極性主動性,幫助其有效應對疫情影響。為外貿企業出具新冠疫情不可抗力事實性證明書,助企業減免違約責任、降低經營損失。出臺市場監管行政執法助企紓困實施方案,從實施輕微違法容錯機制、違法主體救濟機制、市場維權應急機制等方面發力,助力經濟復蘇。 與此同時,各開發園區也想方設法為企業解困、加油。 泰州電子信息產業園今年以來已協助園區重點企業招聘員工近40000人,千方百計助企正常運營。泰興經濟開發區成立統籌組,“一站式”辦理《貨運車輛通行證》等,切實保障園區企業生產運營。在靖江經濟技術開發區,駐廠員既緊盯疫情防控又協助安全生產,用不間斷的服務守好企業“生命線”。為確保水上物流通道順暢,泰州濱江工業園區成立“船閘服務專班”,全力提升引江河高港船閘通航效率。姜堰區蔣垛鎮新材料產業園支持40家企業結盟發展共渡難關…… 保供“米菜油”守護“民生線” 保供,是保民生。 疫情之下,只有“米袋子”“菜籃子”“油瓶子”穩了,民心才能安穩。 穩產保供是一個系統工程。疫情發生后,泰州市迅速啟動應急監測,跟蹤主副食品及疫情防控相關商品價格變化,及時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當前疫情防控期間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工作的通知》,快速部署疫情期間保供穩價工作,會同相關部門多措并舉切實保障重要民生商品和防疫物資市場供應足、價格穩。 為切實做好糧食保供穩價工作,成立6個夏糧生產督導組,常態化開展糧食生產督導工作,推動糧食生產各項措施落實。為提升豬肉供應安全保障能力,專門制定《泰州市生豬產能調控實施方案》,分級建立12家生豬產能調控基地,督促落實能繁母豬存欄量和規模豬場數量穩定。圍繞“穩產保供、綠色安全”目標,扎實推進水產品生產供應,大力發展以“一蟹兩蝦”為主導品種的優質高效水產品生產。 與此同時,為暢通物資保供通道,確保不斷檔不脫銷,泰州市一方面協調解決流通企業在交通運輸、物流配送等方面遇到的困難,保證物資供應通道暢通,另一方面督促本地大型商場超市、農貿市場等企業強化市場保供擔當,加大米面油、肉蛋奶、蔬菜等重要民生物資儲備力度。同時,指導企業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做好科學統籌配置,建立生活物資保供網絡群,做到疫情防控期間物資供應網絡快速反應。 讓市民放心的是,為防止發生重大疫情,大范圍實施嚴格管控,居民生活必需農副產品實行配送式供給,泰州市秉持底線思維,決定加速建立應急保供體系,確保應急狀態下滿足百姓基本生活需求。根據《泰州市生活必需農副產品應急保供工作方案》,成立了生活必需農副產品應急保供工作領導小組和應急保供指揮中心,并詳細明確相關部門職責和一攬子應急保供措施,其中包括要求各市(區)均建一個應急保供中心。眼下,泰興應急保供中心已建成,蔬菜、水產日供量分別達100噸以上、50噸以上;海陵區應急保供中心已經封頂,同時也將作為市級應急保供中心備用;其他市(區)應急保供中心,均在加快推進。 當前,精心下好防疫發展“一盤棋”,是泰州市最強主旋律。而這個不尋常的春天,也將銘記在泰州城市記憶里。
來源:泰州日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