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徐州:踐行雷鋒精神 弘揚時代新風 馬莊奏響文明實踐“交響曲”
雷鋒,不朽的豐碑、永遠的榜樣。半個多世紀以來,雷鋒精神哺育和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成長,內化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成為中國人民共有的精神財富;如今,雷鋒精神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正在華夏大地上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3月的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潘安湖街道馬莊村,春風送暖,陽光明媚。3月3日,值第58個全國學雷鋒日即將到來之際,為進一步弘揚學習雷鋒精神,倡導時代新風正氣,不斷激勵和引導廣大群眾樹立積極向上、樂于助人的精神境界和價值追求,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和良好道德風尚的形成,由賈汪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中國雷鋒報、漢風號客戶端聯合舉辦的“踐行雷鋒精神 弘揚時代新風”主題志愿服務活動啟動儀式在馬莊村舉行。 “雷鋒”二字,已成為人們心目中熱心公益、扶貧濟困、見義勇為、樂于助人、奉獻社會的代名詞,雷鋒精神也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當天,主題文藝演出、學雷鋒志愿者現場宣誓、學雷鋒自律簽名儀式、應急救護知識推廣、健康咨詢、“十必聯”志愿者入戶暖心服務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營造了“學雷鋒、做好人”的濃厚氛圍。
學雷鋒日啟動儀式首先進行了精彩的主題文藝演出。演出在馬莊村農民樂團銅管弦樂演奏《鋼鐵洪流》中拉開帷幕。 馬莊農民樂團表演的快板《真旺真旺》,反映了近年來馬莊村傳承雷鋒精神,助力鄉村振興,在鄉村振興戰略指引下,鄉村“脫胎換骨”舊貌換新顏,美麗更宜居,農民群眾的日子更是幸福滿滿的生動現實圖景。 而小品《事事連心》更是接地氣、聚民心。節目在一家人喜怒哀樂的矛盾沖突中,反映了賈汪區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中,堅持“在服務群眾中引導和凝聚群眾”的工作理念,探索并提出“十必聯”群眾工作法,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由“進村”向“入戶”深化、由“見人”向“走心”深化的動人故事。 學雷鋒精神就是要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賈汪區“十必聯”群眾工作法多次獲得上級的肯定和推廣,并榮獲2019年度全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創新獎,2020年被編入中宣部《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指導手冊》,入選《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創新案例選編》。馬莊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志愿者代表張理想與現場觀眾分享了他的幫扶故事,張理想表示,他要將雷鋒精神貫穿于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做一名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積極踐行者。 在啟動儀式上,馬莊村原黨委書記孟慶喜更是帶領群眾深情回顧了該村30多年來以文化立村,堅持不懈學雷鋒的歷史。他說,雷鋒精神在馬莊村永遠不倒,是馬莊村黨組織、共青團、民兵營、婦聯等長期堅守的工作、生活、學習態度和精神,雷鋒精神鼓舞和引導著一代又一代馬莊人向善向上、拼搏奮進,促進馬莊村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齊飛,共同前進。孟慶喜的宣講,深深感染了觀眾,現場掌聲陣陣。雷鋒精神再次激蕩在人們的心中,回響在馬莊、賈汪、徐州大地上。 “我志愿成為一名光榮的志愿者。我承諾:盡己所能,不計報酬,幫助他人,服務社會,踐行志愿精神,傳播先進文化,為建設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共同前進的美好社會貢獻力量。”活動現場,學雷鋒志愿者、平安志愿者宣誓的聲音響遏行云,讓人熱血沸騰。 “雷鋒精神是永恒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把雷鋒精神代代傳承下去”“讓雷鋒精神落地生根”“一個民族要復興不僅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更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在“弘揚雷鋒精神,爭做好人好事”自律簽名儀式上,志愿者們紛紛表達了對雷鋒精神的感悟和理解,并鄭重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活動現場,全國學習雷鋒先進個人、安徽蕭縣紅十字會救援隊隊長陳斌為觀眾和志愿者們進行了應急救護知識培訓,為大家演示了“心肺復蘇”等應急搶救常識。還有醫務志愿者為村民免費量血壓等常規體檢,愛心志愿者為村民理發,農技志愿者提供農業技術生產方面的咨詢服務等。 徐報融媒記者 柳喜峰 蔣新會/文 車佳/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