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速“放管服”改革 南京政務服務有效激發市場活力
|
2020年年底,南京市政務服務利好消息頻傳: 國家發改委發布我國營商環境評價領域首部國家報告《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0》,南京入選“中國營商環境標桿城市”,其中“招標投標”和“政府采購”兩項指標排名全國前十; 在2020年全國12345政府服務熱線年會上,我市12345政務熱線獲“全國十佳熱線獎”; 在公共資源交易領域應用,先行先試電子營業執照得到國家發改委認可,并在全國推廣應用; …… 2020年,市政務辦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關鍵環節,統籌謀劃,精心部署,強力推進,打造出一系列在全省乃至全國有影響的經驗做法,連續三年保持全國城市營商環境指數評估前十,被省政府明確為推動“放管服”、商事制度等改革工作成績突出地方,有效激發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突破利益藩籬,更大力度的“放” “我們藥店開業時間比原計劃整整提前兩個月,真的給了我們一個大大的驚喜!”去年6月17日,從工作人員手中接過零售藥店《行業綜合執業證》,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南京片區江蘇海王星辰健康藥房連鎖有限公司南京分部總經理陳婷婷感嘆道。 自她向“一業一證”綜合辦事窗口提交申請表后,5個工作日內就領取了《行業綜合執業證》,藥店開門營業。 這是我市發放的全國首張開辦零售藥店《行業綜合執業證》。這也是我市實行“一業一證”改革帶來的新變化。 以往,開辦一家零售藥店在各個許可證辦證環節大約需要81個工作日,需辦理藥品經營許可證、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執業藥師注冊證等7張證。辦理過程中,需要準備7套申請材料,往返各個部門及窗口遞交。 所謂“一業一證”改革,就是把過去一個行業多個審批事項整合在一張許可證上,企業申辦后即可開業,企業的滿意度和獲得感大大提升。 “一業一證”的實質就是優化準入準營,更大力度地釋放市場主體的活力,也是我市“一件事”改革的再次升華和重要突破,更是優化營商環境的又一大膽嘗試。 實行“一業一證”改革后,企業申報材料向綜合辦事窗口進行“一窗申報”,5個工作日內即可領取《行業綜合執業證》,材料量壓縮66%,審批時間壓縮97%,填表要素壓縮81%,極大提升了辦事效率。 在自貿區南京片區“一業一證”試點成果基礎上,各區也大力推進“一業一證”改革,實現“一業一證”多業態覆蓋。截至去年12月底,“一業一證”改革已覆蓋酒店、體育健身場館、網吧、渣土運輸等14個行業,形成全市多行業“一業一證”改革新格局,累計發放各類綜合執業證5000余件。 在實行“一業一證”改革的同時,我市還加大對自貿區南京片區賦權賦能力度,積極推動省級221項行政權力事項下放至南京片區行使,對535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實施“證照分離”改革,累計惠及企業13218家,占新設立和變更經營范圍市場主體的82.7%,進一步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和動力。 開展住所申報制度改革探索,吸引更多市場主體加速聚集。江北新區及浦口、江寧、棲霞等區均已開展此項試點,去年以來已有4100多戶市場主體享受了此項改革的便利。 市場主體住所申報改革試點是指申請人通過網上申報、書面承諾等方式,在辦理營業執照時無須提交住所證明材料即可完成登記,目的是進一步放寬、簡化市場主體的住所登記條件,降低準入門檻,減少創業主體的制度性成本。 創新方式方法,更加高效的“管” 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創造良好營商氛圍,迫切需要加強監管創新,提升監管實效。 我市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中,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 “雙隨機、一公開”,指的是行政機關在實施監管過程中,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抽查情況及查處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以達到監管的公開和透明。同時,穩步推進“互聯網+監管”系統建設,加快全市監管業務系統整合,實現各區各部門監管數據歸集上報和集約共享,形成全市互通、全面對接、依法監管、多方聯動的監管“一張網”。 記者了解到,“一張網”已梳理編制監管事項8282項,檢查實施清單7870條,并與省“互聯網+監管”系統對接,實現兩級監管系統網絡通、數據通、業務通。 南京市還對企業強化信用獎懲制度建設,在政務、商務、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領域,全市已有30余個部門建立企業信用分類分級監管制度。 去年9月,首個“互聯網+監管”試點系統在棲霞區上線。 該系統借助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實現監管數據歸集共享、監管過程全記錄、監管數據分析等,形成“監管一張網”。 值得一提的是,對新經濟、新業態,我市積極探索實施包容審慎監管方式,以促進新興產業更大發展。 共享單車的便利性與隨意停放帶來的擾民難題,急需政府部門探索創新監管標準和模式。江寧區城管局率先試運行共享單車監管服務平臺,全區范圍內首批50個“共享單車電子圍欄”設備可以精準捕捉肆意停放的單車,并通過平臺迅速告知管理人員前往處置,實現了更高效地規范單車停放秩序,獲得國務院肯定。 堅持用戶導向,更加便利的“服” “當前疫情下,我們企業準備轉型,能不能盡快幫我辦理企業注銷。”去年4月27日一大早,溧水神龍工業氣體有限公司工作人員顏先生,來到溧水市民之家“企業全生命周期一件事”窗口詢問。 在窗口工作人員指導下,顏先生填寫了一般注銷需求表,遞交了股東會決議、清算報告、清稅證明3份材料,依托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市場監管、商務、公安、稅務、銀行、人社、法院7個部門聯審聯辦,實行“一窗受理、內部流轉、同步審批”,1個工作日就完成了企業登記注銷。 這是全市第一例“企業注銷一件事”辦理。 去年以來,我市聚焦企業復工復產和“六穩”、“六保”,以“寧滿意”工程為抓手,持續深化“一件事一次辦”改革,為企業做好從設立到注銷全生命周期服務。 去年9月23日,南京大高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通過企業開辦一件事套餐,一次性地辦成了營業執照、公章刻制、稅務登記、銀行開戶、參保登記及公積金開戶等6個事項,成為全市首家享受企業開辦鏈條延伸服務的企業。 市政務辦聯合市市場監管局等多個部門共同試點推進的企業開辦“一件事”改革,已在全市推廣。截至目前,企業開辦涵蓋事項已延展至六個,辦理時限已大幅壓縮至半個工作日,辦理效率在全省、全國領先。 從登記開辦、水電氣報裝、員工招聘、獲得信貸、政策兌現、清算注銷等,市政務辦不斷豐富“一件事一次辦”場景套餐服務,已涵蓋企業辦事的6個重點環節。 截至目前,全市已形成206個市級標準化“一件事”場景,758個區級“一件事”場景。同時,持續深化“一網通辦”改革,將惠企政策納入“不見面審批”標準化事項清單,及時發布至江蘇政務服務網、南京企業綜合服務平臺等網上平臺,設置專門板塊進行業務受理。 “企業像上淘寶一樣,在網上動動指尖‘按需點單’,讓辦事‘一站直達’。”市政務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企業享受“線上淘寶”便捷服務的同時,還能體驗到“線下保姆”式的貼心服務。 代辦員便是“線下保姆”之一。 去年以來,市區兩級代辦機構共設置15個投資建設代辦服務中心,約800名專(兼)職代辦員提供代辦服務,為我市重大項目提供“一對一”幫代辦服務。 投資120億元的南京榮盛盟固利年產30GWh動力電池項目,從正式簽約到開工建設僅用5個月時間,跑出項目推進的“六合速度”; 去年1—10月份,工業儲能電池、跨國電力公司中國區總部等一批重大項目簽約落地,13個省市重大項目全部實施,完成投資計劃的76.9%; …… 代辦服務“一幫到底”,不斷助力我市重大項目建設。 前不久,被住建部作為全國工程建設審批制度改革典型經驗,南京代辦服務在全國工程建設審批制度改革電視電話培訓會上向全國推廣。 圍繞項目建設全鏈條、企業發展全生命周期,江寧開發區還率先探索“陪伴員+集成化精準服務”模式。“陪伴員”即“代辦員”的升級版。 浦口區創新的工業項目“拿地即開工”模式則讓“線下保姆”覆蓋范圍更廣。 去年10月26日,浦口區綠色智能科技產業項目在簽訂土地合同的2個工作日內,同步取得了土地證、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施工許可證,做到了“拿地即開工”。 該項目是市級重大項目,項目總投資7億元,可實現年產值過億元。 此外,我市還不斷加快綜合自助服務系統開發建設,推動政務服務智能辦理。 建鄴區在人才大廈建成OTO政務客廳,自助服務區域可提供工商證照登記、稅務開票認證等10余項政務服務事項的自助辦理;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玄武區設立24小時政務服務自助驛站,可實現公積金繳存查詢、預約掛號、水費繳納及查詢、機動車信息變更等79項便民利企事項的自助辦理。 目前,全市131個24小時政務服務自助辦理點,也初步布局成網并投入運行。(徐寧 許震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