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出臺29條舉措激發市場需求 促進產業消費結構“雙升級”
|
為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近日江蘇省發改委會同教育廳、工信廳等15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以高質量供給適應引領創造新需求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12月28日,江蘇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對文件進行詳細解讀。
會議現場 江蘇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高清介紹,《實施意見》分總體要求和四項任務,共五個部分29條具體舉措,采用“總體要求+四大舉措(適應需求新變化、引領需求新動向、創造需求新熱點、優化供需市場環境)”框架布局,內容上充分體現江蘇以高質量供給適應引領創造新需求的具體部署和工作舉措。 《實施意見》提出,要大力開展質量分級試點,鼓勵引導企業提升產品質量,加快建立產能靈活轉換機制。建立區域間產能保障聯動機制,引導國有企業、大型民營企業通過新設專用和通用生產線、改造已有生產線、保留閑置生產線等方式建立必要的產能備份,增強彈性生產和靈活轉產能力。大力推動安全(應急)產業發展,加強應急物資研發攻關、生產儲備,適應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特殊時點社會需求。 同時,《實施意見》提出要加大替代企業扶持力度。聚焦受國外供應鏈影響較大的特高壓設備、起重機、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地鐵車輛、集成電路等重點產品,培育一批細分領域的優質企業。大力實施“產業強鏈”三年行動計劃和省領導掛鉤聯系產業鏈制度,全力打造 50 條重點產業鏈,培育嵌入全球制造業供應鏈的“殺手锏”產品。 《實施意見》認為,大力發展柔性、智能、精細化優質產品,著力提升“江蘇制造”數字化水平,切實增強“江蘇制造”外觀設計能力,加快打造本土高端制造品牌,運用互聯網大數據和電子商務等方式,推動更多優質地理標志產品進入消費供應鏈。在消費品領域遴選和培育一批本土高端品牌,舉辦“江蘇品牌峰會”,積極打造“江蘇精品”,突出自主品牌宣傳、保護和特色體驗,提升“江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實施意見》表示,要挖掘“老字號”品牌等傳統文化資源價值,設立老字號產業投資基金,以市場化方式支持“老字號”傳承保護和創新發展,在食品、餐飲、中醫藥、工美藝術等領域重點扶持一批文化特色濃、品牌信譽好、有市場競爭力的老字號品牌。制定出臺江蘇傳統工藝振興目錄,提升傳統工藝產品整體品質和市場競爭力。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提升“江蘇制造”文化創意水平。 在聚焦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創造培育需求新熱點方面,《實施意見》提出,推進5G大規模商用走在前列,引導“宅經濟”合理有序發展,推動在線教育、互聯網醫療健康快速發展,大力推動省名師空中課堂、城鄉結對互動課堂、網絡名師工作室建設,推動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技術在學歷教育、職業技能培訓、成人終身教育等領域的應用。深入開展互聯網醫院建設,引導遠程醫療向縣、鄉鎮醫療機構輻射。探索推廣“互聯網+護理、預防接種、母嬰保健”等服務模式。 此外,《實施意見》還提出要加快互聯網與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促進智能體育加快發展,積極拓展高端交通運輸消費市場,加快推進“百城百園”行動。對新業態新模式進行包容審慎監管,健全適應新業態新模式特點的新型監管方式。加強互聯網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形成線上經濟發展良性競爭秩序。完善社會保險擴面機制,引導互聯網平臺依法建立靈活用工方式,加強對平臺就業勞動者在勞動報酬、休息休假、職業安全保障等權益保護。 據了解,下一步,全省相關部門將全力推動《實施意見》重點措施落地,加快構筑江蘇未來發展新優勢,通過加強統籌推進、加強預期引導和加強政策支持,進一步加大《實施意見》的貫徹落實,并結合不同時期、不同領域進一步細化具體操作,確保政策落地落實,為經濟安全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戚軒瑜 江天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