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國家創新型城市排行榜出爐 南京名列第四
|
26日,科技部和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分別公布《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監測報告2020》和《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20》。報告顯示,創新能力前5名的城市,分別為深圳、廣州、杭州、南京、武漢。 記者了解到,今年是該系列報告的第二次公開發布,去年南京也是排名第四。報告構建了包括創新治理力、原始創新力、技術創新力、成果轉化力和創新驅動力5個方面的監測評價指標體系,對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創新能力進行監測和評價。其中,創新治理力和創新驅動力作為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共性要求,原始創新力、技術創新力、成果轉化力分別體現不同創新能級城市的主體創新功能,引導城市探索差異化創新發展道路。 報告發現,38個城市固定資產投資與地區生產總值之比低于同期全國平均水平。其中,深圳、廣州、杭州、南京、武漢、蘇州、廈門、無錫、寧波等城市低于60%,意味著這些城市已擺脫投資依賴,走上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之路。 報告顯示,此次排名前15位的城市依次為:深圳、廣州、杭州、南京、武漢、西安、蘇州、長沙、成都、青島、廈門、無錫、合肥、濟南和寧波。 在對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創新能力分類評價時,報告依據主體創新功能(創新能級)的不同,將72個創新型城市劃分為創新策源地、創新增長極和創新集聚區三大類。其中,以深圳、廣州、南京、杭州、武漢為代表的15個創新策源地城市。這類城市中央級高校和科研院所多,高端科研人才集聚,原始創新能力強。如,廣州、南京等城市基礎研究經費占研發經費比重超過10%,是全國平均水平(5.5%)的2倍多。 記者了解到,南京連續三年持續推進創新名城建設,連續三年市委一號文、新年第一會都聚焦創新,推動創新發展取得新的成效。在全國率先成立實體化運作的市委創新委,設立創新產品推廣辦,組建高新園區管委會總部,推進高新園區去行政化改革。累計組建410家新型研發機構,孵化和引進企業7000多家,吸引社會投資超20億元;全市高新技術企業超過6300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9.1%。紫金山實驗室申報國家實驗室、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創建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取得積極進展,建成100萬平方米城市硅巷,謀劃建設紫東科創大走廊。在國內首創建設“海智灣”國際人才街區,56家知名院所、跨國公司落戶南京,3700多位海內外高層次人才來寧創新創業。(毛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