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紀檢監察機關護航蘇北農房改善 助群眾實現安居夢
|
走進宿遷市宿城區耿車鎮劉圩村這個省級“水美村莊”,一條小河穿村而過,造型各異的石橋將一排排白墻黛瓦的兩層小樓連到一起,房前屋后樹木成行,有著百年歷史的古井、大樹、老橋點綴其間,見證著這座古老村落的歲月變遷。如今,這樣的田園風光在我省隨處可見,一幅幅多姿多彩的鄉村振興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2018年9月以來,我省把蘇北農村住房條件改善,作為推進鄉村振興、決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內容,計劃3年內改善30萬戶。目前,已有20多萬戶群眾住房條件得到改善,過上與時代同步的幸福生活。在這過程中,我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將農房改善這一重大民生工程納入日常監督重點內容,保證了農房改善工作規范有序、廉潔高效推進。 補齊小康短板,讓百姓“住有宜居” 每天傍晚,70歲的劉圩村村民王一山喜歡到村口的石橋旁走走。去年底,王一山一家六口人從住了近40年的破舊瓦房搬進嶄新的二層小樓,過上“過去想都不敢想”的小康生活。“家里有水沖廁所,家具家電應有盡有,出門就有水泥路,河塘建成水景公園,睡覺都能笑醒!”他樂呵呵地說。 去年,我省全面啟動蘇北農房改造工程,省級財政預撥101億元專項資金,完成2萬多戶農村四類重點對象危房改造,以及13萬多戶農民住房條件改善任務。 記者采訪發現,在新建的新型農村社區,不僅建有黨群服務中心、公共停車場、衛生室,還安裝路燈、鋪設管道天然氣及雨水污水管網,并規劃建設健身廣場、文化禮堂……一批建設品質高、公共服務好、產業發展優、環境條件佳、文化特色足、群眾滿意度高的新型農村社區在全省建成,其中45個已被命名為省級特色田園鄉村。 “原先垃圾圍村,住的又是老房子,不少村民一門心思要搬出去;現在水清圩美,環境特別好,誰都不愿走了。”王一山說。 家門口就業,讓群眾過上好日子 今年7月,拿到新房鑰匙,泗陽縣愛園鎮松張口新型農村社區63歲的低收入戶張運道感覺握住了“穩穩”的幸福。 對他來說,這種幸福不僅是這輩子頭一回住進“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洋氣小樓,圓了安居夢,還在于在家門口就能有一份安穩工作。在離家1公里多的大林果蔬產業園,張運道日常負責給桃樹林除除草、澆澆水,每月收入2000多元。張運道說,好政策讓他過上新生活,越活越有滋味。 如今在蘇北,鄉村新型社區與產業配套“形影不離”。泗陽縣八集鄉六塘新型農村社區以雪菜種植、精細加工為特色,面積5000余畝,可帶動就業約1500人;王集鎮魏圩新型社區以油用牡丹、山核桃、精品果蔬為特色產業帶,發展衍生性深加工、農家樂等鄉村旅游產業;張家圩鎮小史集新型社區突出農工結合,發展菊花和桃果深加工項目,僅菊花種植就達2000多畝,可帶動100多人就業。 隨著農房改善的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農民像張運道一樣享受著因產業興旺帶來的“家門口就業”的利好。 農房改善不僅改善了居住條件,也“改”出了農民增收、集體經濟增長的新空間。宿遷市宿豫區新莊鎮振友社區黨委副書記茆長亮告訴記者,振友社區曾是“十三五”省定經濟薄弱村,2015年社區集體收入僅為7萬元,通過搬遷騰出680畝土地,社區把這些土地全部用來發展蓮藕產業,僅此一項,每年就增加社區集體收入60萬元。去年社區集體收入躍升至147萬元,短短4年增加20倍,社區所有低收入農戶全部實現脫貧。 監督護航,助群眾早日實現安居夢 “人上了年紀還是老地方住著習慣,這房子改造后跟新蓋似的,住著舒服。”最近,金湖縣塔集鎮東方紅村建檔立卡低收入戶呂其英與前來回訪危房改造情況的鎮紀委工作人員拉家常,臉上滿是舒心的笑容。 今年4月,金湖縣紀委工作人員在脫貧攻堅專項監督檢查工作中發現,呂其英家既沒有被列為農房改善搬遷戶,居住的危房也沒有申請改造。原來,在東方紅村去年啟動的農房改善搬遷工作中,時任村黨總支書記徐在鵬未經呂其英同意便擅自將其列入農房改善搬遷計劃。老人拒絕搬遷后,村里也沒有對其居住的危房進行改造。6月初,徐在鵬因不正確履行職責,違反工作紀律,被立案審查,相關部門也迅速整改,在雨季前修好了呂其英家的房屋。 黨中央和省委重大決策部署到哪里,監督檢查就跟進到哪里。省紀委監委認真履行監督職責,踐行“兩個維護”,緊盯蘇北農房改善工作中不作為、慢作為甚至亂作為等失職瀆職問題,督促推動相關部門及時整改,從嚴查處各類漠視侵害群眾利益的問題,為蘇北農房改善工作提供堅強的紀律保障。 “我們將日常監督中發現的問題,形成問題清單和任務清單。涉及省級部門的,通過向部門黨組提出意見建議、約談責任處室負責人等措施,推動完善制度規范,調整優化政策。涉及基層的,協調地方紀委監委及時跟進,督促深入研究部署、抓細壓茬推進。”省紀委監委第十三監督檢查室負責人說。 我省有關各地紀檢監察機關還緊盯蘇北農房改善工作中資金發放、招投標、采購等重點環節,嚴肅查處優親厚友、損公肥私、以權謀私等行為。 宿遷市紀委監委對涉及農房改善違紀違法案例進行梳理,總結了房屋拆建、土地出讓、項目承建等10個容易滋生腐敗環節,形成專報印發各縣區和市直相關部門,加強警示提醒和監督檢查。同步制發宿遷市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工作紀律規定,明確20個嚴禁,以“負面清單”形式為全市農房改善工作劃出紀律紅線。 “紀檢監察機關將農房改善這一重大民生工程納入日常監督重點內容,立足監督的再監督定位,助力農房改善工作規范有序、廉潔高效推進。”省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說。(顧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