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鋁加工(深井鑄造)行業實現精細化整治全覆蓋
|
江蘇省鋁加工(深井鑄造)企業雖僅百余家,但數量居全國第二,產能居全國前列,且在快速擴張中。該領域安全標準缺失、安全隱患眾多,一年來通過制定“個性方案”細管,該行業“不會管”“管不好”問題正逐步得到解決。 近期,我省鋁加工(深井鑄造)企業安全生產專項治理核查驗收工作基本結束。通過省應急管理廳全覆蓋核查,設區市、縣兩級全覆蓋執法,全省126家深井鑄造企業中97家進行了自動化改造,16家停產整改,13家關閉或取消鑄造工藝,35家企業受到行政處罰。 快速擴張,行業安全風險多 我國鋁材產量約占到世界產量的55%,生產鋁材等有色金屬鑄造型材,深井鑄造技術工藝比較成熟,但安全隱患較多,特別是熔煉、鑄造兩個工藝環節均涉及高溫熔融金屬作業,易發生鋁液泄漏后遇水爆炸事故。 目前鋁型材行業需求旺盛,拉動了深井鑄造廠家產能,蘇南、蘇中地區深井鑄造企業越來越多。省應急管理廳統計,江蘇現有深井鑄造企業113家,其中無錫(32家)、蘇州(19家)數量最多,兩市產能占全省的51%。 快速擴張加上工藝復雜,往往易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特別是鋁加工行業資金投入和技術門檻不高,有的企業主不愿多投入想賺“快錢”。去年10月,位于江蘇常熟的江蘇凱隆鋁業有限公司熔煉車間發生事故,造成4人死亡、2人受傷。2018年8月,江陰市易澤鋁業有限公司深井鑄造作業車間一澆鑄井發生高溫鋁液泄漏遇水爆炸事故,并引起廠房倒塌,事故造成5人死亡、1人受傷。 “以上事故充分暴露了部分企業安全風險管控不到位、生產工藝設備落后、現場安全管理薄弱、違章作業現象嚴重等突出問題!笔惫芾韽d相關處室負責人表示,為對這一生產安全隱患有充分認識,他們專門請第三方安全技術服務企業作了全面調研。 從調研情況看,省內有關企業產品和工藝能力相差很大,其中有跨國公司的規范化管理,也有普通民營企業的粗放式管理。調研報告分析,我省深井鑄造企業“急需從安全風險的辨識和控制、事故隱患排查和治理、設備設施的安全性分析、員工的作業行為、安全管理的規范等方面加強管理”。 對此,我省從去年10月起對這一重點行業領域開展為期近1年的精細化整治。 明確地方標準,現場指導“怎么改” 行業快速擴張,目前國內卻缺乏專門針對深井鑄造工藝生產的安全標準。為此,我省將編制綜合性規范作為治本之策。省應急管理廳制定出臺地方標準《有色金屬深井鑄造工藝安全技術規范》,并與省工信廳就推進全省深井鑄造行業技術升級、淘汰落后、實現安全發展聯合出臺指導意見。我省還編制了工藝安全技術指南,為現場安全管理人員、政府監管人員和第三方服務人員、設計單位等提供精細可操作規范,防止標準和指導意見制定后就“沉睡”。 以往部分領域規范“沉睡”,事故發生后才被“喚醒”,一大原因是企業“不會改”“改不好”。如根據專家意見,江蘇裕晟鋁業有限公司在改造中需裝設眾多檢測和報警裝置。企業首次改造后,因有關設備安裝位置不合理等導致改造不成功,二次改造又出現參數設置不合理造成報警裝置不報警等問題。在專家和執法人員一次次指導下,企業第三次改造終于合格。 專家和有關部門一次次上門“手把手”指導,“一企一策”改造升級在全省推開,一些地方還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引入專家團隊協助改造。省應急管理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整治后,不達標企業數量被大幅壓減,本質安全和環保水平得到提升。去年以來,我省鋁加工(深井鑄造)企業被壓減到113家,44家因工藝改造不到位被關;蛉【喩罹T造工藝。 企業主要負責人培訓“全覆蓋” 主管部門的監管責任不能代替企業應擔負的主體責任。為此,我省組織所有相關企業主要負責人脫產集中專題培訓、宣貫新標準,并組織企業主要負責人赴靖江、泰興兩家企業現場進行互動教學、改造案例講解等。執法檢查中推行“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崗位操作員工全過程在場”和“執法+專家”工作模式,現場一一對標檢查主體責任落實情況。江陰還舉行互學互查現場會,涉及鋁加工(深井鑄造)企業的5個地區綜合執法局局長、分管安全副局長和全市26家鋁加工(深井鑄造)企業主要負責人到場互相學習“取經”。 精細指導不能代替嚴格執法。今年以來,我省各級應急管理部門對鋁加工(深井鑄造)企業進行拉網式檢查,共排查1971條一般隱患、47條重大隱患,立案查處35起,罰款106.92萬元。 (陳月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