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之聲 云上共讀”,我們一起用聲音守護這座城
|
1937年12月,格外的冷 日寇鐵蹄踏破金陵山河碎,30萬同胞泣血家園毀 2020年12月,第七個國家公祭日前夕難忘 83年前的苦與痛,我們為逝者哀,為和平祈 云上相邀,共讀和平 用聲音守護一座城,用聲音表達一個心愿
由南京報業傳媒集團周末報社聯合中國南京紅色在線,在南京市委宣傳部指導下,以“和平之夜”為主題,以“銘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為思路,以“金陵城殤”“不屈抗爭”“銘記歷史”“警醒后人”“祈愿和平”“發奮圖強”“圓夢中華”7個部分為線索片段,通過線上“和平之聲 云上共讀”活動,匯聚和平之聲,宣告守護和平的責任義務和民族復興的時代理想。
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呂晶,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第三屆江蘇省見義勇為模范、南京市道德模范楊學濤,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夏淑琴的外孫女夏媛,南京市地方志學會副會長、南京市作家協會原副主席薛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紫金草志愿講解員李國榮,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援鄂醫護人員王沖,南京電視臺主持人歐林沖,他們傾情獻聲,作為領讀人,以“云上共讀”的形式銘記歷史的證言,播撒和平的希望。(徐紅霞 楊升輝 宋熙) 12月6日至12月13日 將開放“和平之聲 云上共讀”平臺 邀請市民網友共同參與 通過手機進入線上共讀平臺 誦讀“接力”,為和平發聲 《魏特琳日記》, 魏特琳教授的筆墨集中于收容了萬余名婦孺難民的金陵女子文理學院,以女性的敏感與細膩,感同身受地寫出了女性的恐懼、掙扎、苦難、屈辱與反抗;
《被改變的人生 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口述生活史》,幸存者字字血淚,大量詳實縝密的歷史檔案資料,還原了南京大屠殺前后南京市民的生活場景與人生故事,揭露了日軍侵略暴行給中國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
《給死者》,悲憤憂傷的文字直抵人心,回到鮮血染紅的那個最冷的冬月,耳聞嚎哭之聲,目睹慘絕之事;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鼎銘文》,昭昭前事,惕惕后人,中華民族在歷史記憶中覺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
24篇誦讀的文章里 有見證者日記 有親歷者口述 有直抒胸臆的詩歌 也有真實客觀的新聞報道 還有莊重肅穆的國家公祭鼎銘文 …… 一篇篇振聾發聵的文章 字里行間是真實的力量 從最黑暗到最光明,在誦讀中我們 感悟歷史,緬懷遇難同胞,迎來希望的陽光 成為新時代和平的守護者
掃描二維碼,共同參與 12月6日起 來“和平之聲 云上共讀”平臺 留下你的聲音
1213國家公祭日不忘,不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