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停車難 南京“泊位共享”新政即將出臺
|
停車難是近年來困擾很多市民的大難題,居住在老舊小區的居民更是難上加難。怎么破?數月來,浦口區在全市停車考核評比中始終居于前列,其探索讓人眼前一亮。記者昨天在這里探訪發現,該區不僅在小區內部挖掘資源、見縫插針新建停車場,還推動小區、機關企事業單位把車位拿出來共享,目前共享車位已多達3.2萬個。 率先大普查,老舊小區配比僅1:0.3 精準施策必須摸清家底。2019年底,浦口區率先在全市進行停車資源普查工作。普查時間歷時1個月,范圍覆蓋浦口主城區11個社區、195個小區(含零散居民樓)、40條道路、26個公共停車場以及21個企事業單位。 該區城管局局長劉明珠介紹,普查顯示,浦口主城區小區內部現有機動車停車泊位4.9萬個,機動車保有量約為9.6萬輛,停車泊位供給比例約為1:0.5。其中商業小區、保障房小區停車泊位略有盈余,老舊住宅小區、零散居民樓停車泊位缺口較大。因此,浦口主城區停車問題主要是停車資源少、泊位供給不平衡。其中,新建成小區內部停車泊位配比可達1:1.1,基本滿足停車需求。而老舊住宅小區的泊位配比僅為1:0.3,部分零散居民樓甚至更低。夜間時段居民外出車輛回歸小區,內部泊位不能滿足停車需求,外溢至周邊道路及綠地停放,頻頻引發投訴。 內部挖掘+新建停車場,投訴率下降五成 泊位配比嚴重不足,浦口區海都嘉園小區是典型之一。這個建于2009年的小區共有36幢住宅,入住了800多戶居民,但內部機動車停車泊位卻只有136個。通過對小區內部資源整合優化,將部分綠化、閑置場地改造為停車泊位,目前停車泊位已增至480個。 和海都嘉園小區一樣,浦口區在眾多小區推動內部空間的有效釋放,實現停車資源合理匹配。2018年至2020年,浦口主城區共實施了129個老舊小區整治項目(含零散居民樓),增加的停車泊位超過3300個,同時增加非機動車停放區域約3.2萬平方米,增加充電樁900余個,有效解決了部分老舊小區停車難題。 對于建設時間較早、內部改造空間有限的老舊小區,浦口區采取內外結合的方式,利用小區周邊閑置地塊建設臨時停車場作為補充,今年一口氣在老舊小區周邊規劃建設公共停車場14個,新增停車泊位超過3000個。 組合拳下,停車難題逐漸破解。數據對比顯示,該區小區內部停車矛盾投訴率同比下降了50%。 南京“泊位共享”新政即將出臺 解決停車難題,在空間有限的條件下進行“無限開建”顯然不可能。推動泊位資源的合理充分利用至關重要。 探索停車資源錯時共享,浦口區立足主城區停車資源普查調研數據,以新浦路為試點,設立夜間臨時停車點84個,允許周邊小區夜間錯時停車,大大緩解了內部停車壓力。同時推動老舊小區、政府行政單位內部停車資源共享,鼓勵內部停車資源泊位共享、對外開放,滿足周邊道路車輛停放,實現車位有效周轉。 浦口區城管局綜合養護管理中心主任張迎春介紹,至目前,浦口主城區約有75%的小區共3.2萬個專用停車泊位對外開放共享,有效緩解了停車壓力。包括浦口區城管局、信訪局、稅務局等一批機關事業單位也將夜間停車資源進行了共享。 市城管局停車管理處處長葉彬表示,泊位共享將是南京解決停車難的重要舉措,相關政策內容已進行過兩輪討論,不日將正式出臺。(顧小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