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柘榮:創新“多元調解”模式 助力打造平安建設“升級版”
|
央廣網寧德12月6日消息(記者萬存靈)近年來,福建省寧德市柘榮縣加強對各類各塊分散的矛盾糾紛調解平臺、工作機制、人員力量進行系統性改革,創新構建了一套以縣、鄉、村三級矛盾糾紛調解平臺為主軸、以道路交通、醫患糾紛、消費糾紛三大調處中心為支點、以草根“和事佬”超市、“孝德調解室”、“巾幗調解室”等為載體的多元化解矛盾糾紛機制,健全“德治、法治、自治”相結合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實現“訴調一體、協調聯動”,打造平安柘榮“升級版”。今年1月至11月,全縣共排查各類矛盾糾紛2284起,調解成功2082起,調解成功率99.9%,綜治(平安)建設工作考評連續三年名列全省前茅。 11月20日,城郊鄉村民趙英敲鑼打鼓為縣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中心送來一面錦旗,真誠感謝中心工作人員的辛苦付出,使一樁10多年的糾紛得以成功化解。 目前,柘榮縣已全力打造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中心和鄉鎮、村綜治信訪維穩工作中心(站)的三級矛盾糾紛調解平臺,規范建設道路交通、醫患糾紛、消費糾紛三大調處中心,在自然資源、住建、人社等11個重點行業(部門)設立調委會,全縣共有專業性調解組織11個、人民調解組織126個,調解隊伍人數545人,全面推進“一村一法律”顧問工作,實現全縣117個村(社區)法律顧問全覆蓋。 柘榮雙鎮溪坪社區溪坪里小區,只要一提起謝圣耀或者老謝,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謝圣耀原是溪坪社區干部,在擔任社區調委會主任十多年期間,與居民“打成一片”,是社區工作的“活詞典”。任何棘手的事,只要交與他,總能迎刃而解。他本人也被評為“全國人民調解工作先進個人”“省優秀調解員”。 為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工作,柘榮縣持續探索創新基層矛盾糾紛化解機制,采用群眾“找”、上門“請”、干部“推”等方式,選聘常住鄉村、身體健康、公道正派的人士組成“和事佬”工作隊,在9個鄉鎮建立草根“和事佬”超市、117個村(社區)建立草根“和事佬”工作室,巾幗調解室1個、老干部“和事佬”工作室1個、家事問題調解室1個,擁有“和事佬”525名,通過“以事找人、以案定人”,巧用“能人”智慧、善用“強人”威信、妙用“親人”親情,使農村常見的家庭矛盾、鄰里糾紛、土地糾紛、征地拆遷等難題在“和事佬”層面得到有效化解。 同時,該縣依托全省首個“中國孝德文化之鄉”品牌,大力挖掘、傳承弘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馬仙信俗的傳統美德,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轉化為全民價值認同和情感認同,激發群眾崇德向善的正能量,延伸建立孝德調解室,著力構建“民事民辦、民事民管、民事民調”的基層社會自治管理模式,筑牢了防范化解社會穩定風險的基層防線。 今年11月,該縣成立了人民調解員協會,完善協調、聯動、獎勵機制,對“草根和事佬”工作室、“孝德”調解室、“巾幗”調解室、“兩代表一委員調解工作室”、“老干部”調解室等人民調解品牌加強行業管理,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在維護社會穩定的第一道防線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