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先進事跡巡回報告會走進泰州、常州、連云港
|
12月5日,江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跡巡回報告會走進泰州、常州、連云港三市,20多名先進人物組成三個報告團分赴各地宣講,飽含深情的講述、豐沛生動的故事,深深感染和鼓舞了在場的每一個人。通過先進典型的宣講,一個個鮮活的故事彰顯江蘇兒女的擔當,一聲聲激昂的告白匯聚起干事創業的磅礴力量。 “害怕嗎?說真的,是有點害怕,但我最怕的不是自己的安全,而是擔心我倒下了,沒有人替換,會拖累整個隊伍。”站在話筒前說出這句樸實的話語時,李娟娟溫柔的聲音透著堅定的力量。她是揚州大學附屬醫院重癥醫學科的一名護師,也是江蘇援鄂醫療隊一位“90后”隊員。2月2日,接到出發通知,她來不及和家人當面告別,只給媽媽發去一條微信,就跟著大部隊奔赴武漢。在武漢戰斗的71天,李娟娟和團隊一直在救治護理危重癥患者,從死神手里“搶人”。在她眼里,患者早已是以命相守、以愛相護的親人。病區里一位老爺爺因思念孫女情緒低落,得知老人的孫女與自己年齡相仿,李娟娟當即告訴老人,“爺爺!我就是您的孫女,我在這陪您,您不用再害怕孤單啦!”話音剛落,老人流下了感動的淚水。這個暖心的故事,也讓現場許多觀眾紅了眼眶。 “無論有多糟糕,我們都全力以赴,不放棄!只有我們的堅守,才能點燃患者的希望之光。”談到希望,蘇州市第五人民醫院急救分站站長兼急診、ICU副主任朱烽烽感觸很深。今年元宵節,一名懷孕30周的新冠肺炎患者住進醫院。當天下午2點,這名孕婦的胎心監護出現異常,朱烽烽帶領團隊啟動應急預案,第一時間啟用負壓手術室。經過緊張的手術,一名健康的嬰兒順利誕生,朱烽烽給孩子取名“宵逸”,諧音“消疫”,祝福孩子健健康康。當聽到朱烽烽說嬰兒沒有感染時,報告會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白衣為甲、逆行出征,他們用醫者仁心擔起戰士使命的奉獻精神讓我備受鼓舞。”聆聽報告過程中,常州市中醫醫院主任中醫師、肺病科主任陸煒青心潮澎湃。疫情期間,他也曾馳援武漢,在一線方艙醫院負責輕癥狀病人救治,“我們將繼續緊繃疫情防控這根弦,守護好常州人民的生命安全。” 蘇州太倉市公安局民警葛浩在報告會上講述戰友位洪明生前的事跡,“他走得那樣匆忙,來不及留下一句話,來不及再看一眼他摯愛的女兒和妻子……”幾句話讓現場觀眾潸然淚下。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太倉市公安局瀏河派出所民警位洪明放棄與家人團聚,全力投入人員摸排走訪、公共場所清理管控和涉疫警情案件處置辦理等工作中。連續奮戰20多天后,2月20日,位洪明因勞累過度突發心臟病,倒在崗位上,經搶救無效不幸犧牲,年僅35歲。“他的精神早已化作千千萬萬公安民警繼續戰斗的強大動力,激勵我們沿著他的足跡,在抗擊疫情、打擊犯罪、守護平安的道路上繼續迎難而上、奮勇前行!”葛浩動情地說。 “社區情況我最了解,老百姓認人,我是書記必須堅守崗位!”聚光燈下,徐州市鼓樓區牌樓街道鼓樓花園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駱婷回憶起人生至暗時刻。2月13日下午4點,丈夫車禍離世,此時防疫工作正值最吃勁階段,還在崗位上的她沒有見到丈夫最后一面。擦干眼淚,駱婷簡辦了丈夫的后事,選擇用高負荷的工作來轉移內心的巨大悲慟。在她的堅守下,疫情管控期間轄區各小區共摸排出湖北、溫州等重點地區返徐人員、密切接觸人員100余人,居家隔離56戶;整個社區沒有發生一例感染事故,群眾的安全防線被牢牢守護。 “報告非常感人,讓我想起疫情期間,我們廣大公安民警,特別是戰斗在一線的基層民警,發揚疫情不退、公安不退的大無畏精神,也是這樣舍小家為大家,為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筑起了一道堅實的防線。”連云港市公安局機關黨委副書記張兵說,在今后的工作中,將以抗疫先進人物為榜樣和標桿,扎扎實實干好工作,當好人民群眾的守護神。 在抗擊疫情一線,有醫護工作者的舍生忘死,有公安民警、社區工作者、志愿者等群體的無私奉獻,也有新聞記者的勇敢逆行。在疫情陰霾之下,他們同樣是戰士,奔跑在各個條線,用筆和鏡頭傳遞愛與希望。 “到達武漢時,從高速公路收費站下來,到駐地賓館,37公里,橫穿了整座城市。但一路上,沒有看到一輛車、一個人。我怎么也沒有想到,這座千萬級人口的特大城市,竟然是一片空蕩蕩。”新華日報記者王世停對初到武漢的場景記憶猶新。疫情期間,他深入武漢抗疫一線,先后采寫刊發報道130余篇,讓武漢之外的讀者看到了無數人在各自“戰壕”里的堅守和努力,傳遞了“靜悄悄”的武漢所散發著的溫暖力量,更通過報道全面展示了江蘇模式、江蘇經驗、江蘇力量。“作為一名記者,就應該是大時代、大事件的見證者和記錄者。作為一名新華日報的記者,戴起口罩拿起筆,我就是一名新聞戰士!我們要把新時代的英雄贊歌唱得更響,我們要寫出中國人民萬眾一心的偉大力量!” “每位先進人物都是一本鮮活的教科書,是一面引領我們向真向善向美的旗幟。”泰州學院大三學生王桐全程專注地聆聽報告,他感受到各行各業的工作者都可以是先進、是榜樣,“先進人物的事跡帶給我的不僅是感動,更是激勵,我會更加努力學習,將來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趙芳 萬小珍 盧佳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