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長江沿岸開發保護 南京江岸“長出”九大城市客廳
|
11月20日,記者參加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主辦的“長江大保護和魅力濱江2035”主題活動,從南京魚嘴濕地公園上船,行至五馬渡游輪碼頭,實地探訪35公里南京濱江核心區段,感受長江沿岸開發保護成果。 20日下午,在老下關江豚觀測點,記者看到數只黑耳鳶盤旋于江面覓食。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園長沈志軍同行觀測江豚生存環境,他說:“長江禁漁,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讓江豚和黑耳鳶等動物更容易找到食物。” 今年5月,南京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組織編制完成《南京魅力濱江2035》,確定“以江為軸、擁江發展”的城市規劃戰略,基于濱江岸線寬度多變、洲島多布、岸線多折、江山多嬌的特點,在濱江核心段等重點區域打造九大城市客廳。 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城市設計與建筑管理處設計師吳欣鑫介紹,九大城市客廳大致模樣均已成型,但內部還需要“裝潢”。綠博園城市客廳、河西魚嘴城市客廳、歡樂濱江城市客廳將在兩到三年內陸續與市民見面,幕燕城市客廳正式“登臺”時間可能會相對較晚。 “幕燕風貌區城市客廳值得期待。”吳欣鑫說,已經建成的幕燕濱江櫻花觀賞區“圈粉”無數,之后還將打造燕子磯古鎮片區、百里風光帶觀音門節點等,規劃范圍總計約60公頃,核心設計范圍總計約34公頃。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棲霞分局局長張弨說:“未來,幕燕風貌區城市客廳將展示歷史風貌,同時引入文化休閑活動,是市民休閑、住宿、餐飲好去處。” 規劃的南京濱江核心區段,范圍在南京八卦洲大橋至大勝關大橋之間。南京規劃將濱江核心區段的115平方公里陸地面積打造成綠色空間,重點控制1條濱江生態綠廊、3條主要垂江綠廊和14條次要綠廊。 今年,南京市已完成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總任務的約90%,極大改善南京市長江沿線10公里范圍內礦山生態環境。 “在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過程中,南京市本著因地制宜、綜合利用的原則,采取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宜建則建、宜景則景和綜合利用5種修復模式。”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處處長戚榮建告訴記者,以京滬高鐵沿線棲霞區孟北礦山為例,通過生態修復項目,礦山生態環境不僅修復了,還新增190畝耕地。浦口利用原浦口區三河采石場,盤活存量建設用地,新建蜂巢酒店和龍之谷樂園。 “傳承文化空間,亦是打造城市客廳的基本做法。”吳欣鑫介紹,南京濱江地區歷史文化深厚多元,擁有從六朝以來的70處文保單位、11處全國唯一資源、12處優勢資源。有寶船遺址公園、燕子磯、閱江樓、中山碼頭、大馬路民國風貌區、浦口火車站、渡江勝利紀念館等歷史文化資源和濱江自然人文資源。 南京整合串聯以歷史文化、紅色文化、工業文化、大橋文化為特色的4條文化主題游線,展現南京市“歷史悠久、古今輝映”的古都風韻。 吳欣鑫說,如今,九大城市客廳錯落有致分布在江岸邊,靜待“登場”后迎接四方來賓。 在濱江生態綠色指標逐步上升的同時,碧水和綠地復歸大自然。目前,南京市控制4個主要生物生長保護區和6大生態涵養區,恢復濱江原始樣貌,不破壞、不打擾動植物的自然生長環境。 隨著綠色生態優化,市民福祉同步到位。12處特色植物觀賞區、 30處濱江生態休閑體驗區,組成處處有景、四季有景的濱江生態空間。 為避免市民“近水不親水”,南京市還兼顧規劃城市客廳周邊的交通。 “正在規劃實施的地鐵1號線北延(邁皋橋-二橋公園),有一站笆斗山站,離幕燕風貌區城市客廳不遠。近年來,我們深挖地區交通潛能,讓市民輕松就能抵達城市客廳。”張弨告訴記者,南京市棲霞區在燕子磯地區原有三縱兩橫交通道路結構的基礎上,打造六縱六橫的干路網結構和四個等級的道路體系,68條交通干道與地鐵共同組成便捷的立體交通網絡。(劉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