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做強提升首位度 “崇川福地”邁向幸福高地
|
“大家生活在這樣的城市里很幸福,幸福是你們共同奮斗、親手創造出來的。”1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考察江蘇的第一站南通市崇川區五山地區濱江片區。憑江臨風,總書記用“滄桑巨變”來贊美眼前的如畫山水,給百萬崇川市民心頭吹來春風。 “總書記的諄諄囑托,給我們更大力度、更高質量建設‘崇川福地’指明了方向。”南通市委常委、崇川區委書記劉浩說,崇川區將牢記并踐行總書記的囑托,以建設長三角中心城市高質量發展首位區為統領,著力打造高端產業城、創新活力城、文明品質城、水韻生態城、平安幸福城,再創一個輝煌的熱血崇川。 魅力崇川 如畫山水入城來 “大江壯闊、五山疊翠,真是讓人心曠神怡啊!”連日來,總書記曾經漫步的濱江綠道,吸引了一批批游客專門前來“打卡”,切身感受總書記贊嘆的“滄桑巨變”。 “幾年前,可不是這個樣子。”從小在這里長大的王淑英老人感慨萬千。當時這里老港區、破廠區、舊小區相互交織,特別是從碼頭飄來的硫磺灰、煤灰直往家里鉆,門窗不能開,衣服被子也不敢往外曬。“家離江邊不過兩三百米,但沒人愿意再往那邊走。” 長江下游難得一見的山水,卻成為難以見人的“生態傷疤”,改變刻不容緩。“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2016年起,崇川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啟動五山地區濱江片區生態修復,產業退、港口移、城市進,山水生態本底占領“C位”,從根本上破解幾十年來因工業集聚帶來的生產、生活、生態空間之困。 作為億噸大港主力軍的狼山港成為整治修復主戰場。據介紹,五山地區濱江片區共關停“散亂污”企業203家,拆遷各類違建6.5萬平方米,退出沿線港口貨運功能,修復岸線12公里,沿江新增造林9000畝,建成狼山國家森林公園,5.5公里江岸線變身人人向往的生態氧吧。今年國慶期間,狼山景區接待游客39.3萬人次,同比增長46.1%。 一幅更新更美的山水畫卷正從長江岸線向崇川全域延伸鋪展。“總書記對五山地區濱江片區生態修復出新給予充分肯定,為我們更加科學合理規劃城市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指明了新方向、提供了新動力。”劉浩介紹,在長江與通呂運河交匯處,正在高起點規劃、大手筆打造任港灣和五龍匯片區。該片區對標上海外灘,規劃建設高品質生活區、國際郵輪港灣、五星級酒店群、塔吊公園等城市新地標,將與五山濱江生態畫廊無縫銜接,一座依江而興、臨水而居、城水相融的生態新城加速崛起。 福地崇川 民生實事辦到百姓心坎上 “盼了大半年,終于簽約了!”10月24日,任港路新村破舊片區更新住房置換協議簽約工作啟動,居民們踴躍參加。今年,任港路新村與虹橋醫院周邊、起鳳街地塊等多個破舊片區啟動改造,將居民住宅拆除后原地重建,徹底提升居住環境。 走進狼山腳下的中城小區,白墻黛瓦的小樓,整潔干凈的環境,隨處可見的中式園林景觀,讓人很難想象這是建成20多年的老小區。“樓內樓外粉刷一新,還增加了停車位,綠化景觀重新打造,像搬進了新家!”前不久,中城小區完成老舊小區改造,煥然一新的居住環境令小區居民幸福感“爆棚”。 “民生實事,每一件都要辦到百姓心坎上。” 崇川區區長黃衛鋒介紹,錨定“5年舊貌換新顏”目標,崇川今年計劃投入4.4億元用于老舊小區改造,涉及12個項目272棟住宅樓,建筑面積約80萬平方米,惠及近萬戶居民,明年改造體量將增至今年的3倍。 “真是沒想到,我們這些‘外來戶’的子女,也能和本地居民子女坐在同一間教室里讀書。”來自連云港的崇川新市民李澤毅,每天早晨都會將女兒送進當地名校南通師范一附小。 “外來戶”和本地居民子女能走進同一所名校,得益于崇川區超前布局,實施優質教育資源均衡化。該區組建4個小學教育集團,通過擴張式搬遷、增量式改革等,將主城區1平方公里內的優質教育資源拓展到100平方公里區域,把好學校“送”到百姓家門口,讓優質均衡教育惠及每一名學齡孩子。 沒想到,老人坐在家中能隨時呼叫專業醫護人員上門;沒想到,小區試點智能大數據管理讓普通居民過上智慧生活;沒想到,種了一輩子田的老農民也能拿到“退休工資”……在崇川,更多的“沒想到”,正一一變成現實。黃衛鋒說,老百姓迫切想辦的,要全力以赴辦實辦好,老百姓還沒想到的,也要結合城市發展規劃、對標更高標準主動作為,讓居民不斷收獲“意外之喜”。 實力崇川 做大做強提升首位度 日益攀升的“幸福指數”,離不開不斷提升的經濟實力。去年,崇川區以全市1/40的土地創造了近1/6的經濟總量、1/5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綜合實力穩居長三角地級市城區前三位。 今年7月,崇川與港閘合并組建新崇川區,但作為南通主城區的新崇川,仍然是南通市面積最小的行政區。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不斷挖掘潛力?崇川重構經濟地理,向集約要空間、向空中要資源,實現黃金土地產出鉆石效益。開發都市工業綜合體,把工業企業“請上樓”;通過并購重組、二次開發,把低效空間換出來;加快撂荒地塊整理,推動老舊樓宇現代化改造,把閑置空間用起來……去年,在崇川落地的1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總投資115億元,畝均稅收達104萬元,約是全市平均水平的9倍。今年4月,該區又集中開工日新電器等5個項目,總投資雖然僅25億元,但建成達產后預計年利稅可達6.5億元,畝均稅收超200萬元。 初冬時分,走進通富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處處熱浪襲人。盡管遭遇疫情,但企業卻逆勢上揚,前三季度同比增長30%。作為扎根崇川的民營企業,公司持續堅持“找死也要搞創新”,已成長為全球第五、國內第二的集成電路封測龍頭企業。“我們一定牢記總書記的囑托,以張謇為楷模,創新擔當。”南通“張謇杯”企業家稱號獲得者、公司董事長石明達說。 產業強則經濟強,經濟強則實力厚。“十四五”期間,崇川區將以“GDP突破200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150億元,形成千億級、500億級、百億級梯次產業集群”為目標,建設實力雄厚、特色鮮明的高端產業城,打造“最前沿”的產業高地。 “提升主城首位度,打造輝煌熱血崇川,黨員干部必須昂揚激情、擔當作為。”劉浩說,新崇川人要將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南通時的鼓勵作為鞭策,實現干部觀念融合、部門職能融合、干群關系融合,推動全區黨員干部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賦能崇川建設長三角中心城市高質量發展首位區。(賁騰 陳明 石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