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院校形成“試驗田” 教改創新為職工素質提升蹚新路
|
教育部和江蘇省不久前召開部省共建啟動大會,整體推進蘇錫常都市圈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聚焦頂層設計,在健全現代職業學校制度、建立基礎教育階段職業啟蒙教育制度、推行學分銀行建設等5項制度完善上尋求突破,針對規劃布局、價值導向、精準施策、吸引力和貢獻力提升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改革目標。 推進教育產改,助力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江蘇省以“先行者”的擔當姿態積極摸索,為全國產改提供“江蘇樣本”。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說,圍繞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健全工作推進機制、指導試點院校課程體系改革等方面,省教育廳積極行動,展開一系列富有實效的探索、實踐,力求為提升產業工人技能素質貢獻教育力量。 6月起,江蘇省相繼出臺《江蘇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行動計劃(2020-2022)》《關于推進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兩個文件。省教育廳推進建立財經商貿、電子信息、紡織服裝、機電、機械、建設和交通運輸等11個省級職業教育行業指導委員會,將在人才供需、專業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江蘇教育產改目標明確,在院校形成“試驗田”,盡快推廣種成“高產田”。全省確立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4所試點院校,圍繞辦學方式、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方式和課程體系等方面推進改革。 “結合國家戰略和產業發展需求,我們進一步完善專業群布局,提出特色化,助力產業升級。”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徐建俊表示,作為試點院校,該校已完成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等7個專業群的布局。 在江蘇產改方案中,“產教融合”是其重要方面之一。“一方面,學校邀請企業技術人員兼任教師,指導學校專業建設;另一方面,學校也按照企業要求,精準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培訓在職職工。”徐建俊表示,校企合作將向縱深發展,共育產業人才成為雙方共同目標。今年,南信院積極推進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合作共建“鯤鵬產業學院”,雙方共同開發通識類教材《信息技術通識》,并面向通信、人工智能、電子產品質量檢測等4個專業群組建首屆華為精英班。 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則以智能制造技術培訓為重點,積極創建產業工人培訓品牌。學院副校長吳慧媛說,學校依托全國機械行業智能制造技術職教集團,依托產教融合大平臺——智能制造工程中心2.0先進的設施設備,建設全國智能制造技術培訓示范基地。 圍繞區域人才需求,江蘇教育產改積極推進現代學徒制,培養體系設計上將價值塑造、技能訓練和能力培養融為一體。日前,全省職業院校現代學徒制工作推進會在徐州舉行,與會者一致認為,現代學徒制是深化產教融合、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機制的必然選擇,江蘇將盡快研制基于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方案和核心課程標準。 試點院校的有力探索,也不斷為學徒制創新啟迪思路。去年,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成功通過全國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驗收。近期,學院復制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與新希望集團簽訂“新希望”學徒制班人才培養協議,雙方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設置、校企師傅配備、教學資源開發、技術攻關等方面加大投入,真正做到“產教融合、工學結合、學做一體”,全面提升學生培養質量。“現代學徒制的推行正當其時。以往的訂單式校企合作中,責、權、利劃分不明確,執行效果不佳,甚至會出現高職院校忙得熱火朝天,行業企業卻態度模糊,學生更是積極性不高等尷尬現象。”學院教務處處長丁威表示。 統籌發展職業學校教育和職業培訓是教育產改重中之重。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我省開展職業教育強基行動,優化職業教育和培訓布局,推動職業教育和培訓與人口分布相適應、與主體功能區相匹配、與產業園區相對接,建設一批領軍型職業院校。“十三五”期間,全省重點支持建設約450個高質量對接區域主導產業、支柱產業、特色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職業學校現代化實訓基地。此外,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我省將健全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機制,并搭建技術技能人才成長“立交橋”,鼓勵職業院校招收有實踐經驗人員接受學歷教育。(王夢然 王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