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垃圾分類“持久戰” “三難”小區這樣解“難”
|
18年的樓齡,以灰白色為主調的樓體,讓南京市玄武區新街口街道的香居美苑小區充滿年代感,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小區東門邊色彩鮮艷的垃圾亭。這些天,天剛蒙蒙亮,李名英就在垃圾亭邊就位,戴著明黃色的手套,拿著剪刀和夾子逐一檢查居民投放的垃圾,她是香居美苑小區的一名垃圾分類指導員。 早上6點,就有不少居民來扔垃圾,“過期的咸鴨蛋屬于廚余垃圾,包裝袋是其他垃圾,要先拆開再丟棄。” 李名英一邊囑咐,一邊快速進行二次分類,她總是比原定指導時間提前一兩個小時到崗。香居美苑小區目前垃圾分類知曉率、參與率均接近100%,分類投放準確率達90%以上,讓新街口街道城建城管中心副主任朱松林欣喜不已。 香居美苑小區曾是一個垃圾亭選址難、居民推廣難、分類準確難的“三難”小區。推行定點投放之初,一些居民意見特別大,甚至出現“報復性”亂丟垃圾的行為。對此,小區的黨員、群眾骨干反復解釋,并拿出投放點模型圖給居民看。唱經樓社區主任錢秀認為,提高居民分類積極性沒有訣竅,就是不擺架子,不斷“磨嘴皮子”,特別是用事實說話:小區里垃圾桶撤掉后,異味沒有了,蒼蠅蚊子也少了,這些直觀的益處勝過千言萬語。 垃圾分類中端和末端會混裝混運嗎?清運垃圾的車輛每一輛車身都張貼對應字樣,統一清運到江北處置中心,打消了居民心中的疑慮。如今,香居美苑小區的垃圾分類實效逐步顯現,廚余垃圾日產量約75公斤,其他垃圾日產量約60公斤,有害垃圾每周收運約1.5公斤。新街口街道的小區廚余垃圾收運量已從10月底的每天150公斤,提升至現在每天近2噸,并且還在穩步提升中。 “三難”小區參與率100%,樹立了良好的開端,但放眼整個新街口街道,還有一場“持久戰”要打。新街口街道近期共有22家物業公司接到整改通知書,需在5到7天內完成整改。“做好垃圾分類工作,需社區、物業、居委會、業委會以及居民等多方力量配合。”玄武區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大隊新街口中隊副中隊長張川說。(劉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