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青海科技創新工作取得累累碩果
|
央廣網西寧11月24日消息(記者張雷 通訊員王芳 馬玉芳)“十三五”以來,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激發科技創新活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創新型省份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成立于2007年4月的青海電子材料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主要業務涉及研發、制造及銷售鋰電池用電解銅箔、印制線路板用電解銅箔,生產產品廣泛應用于手機、汽車鋰電生產,公司生產的鋰電銅箔已經連續7年在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通過產品的研發和創新,已形成10多項的科技成果,目前公司新近研發并投入生產的6微米、5微米、4.5微米鋰電銅箔已形成了量產。 青海電子材料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李永貞介紹:“我們將對微孔銅箔、涂炭銅箔等前瞻性的產品進行技術開發和技術儲備,預計這類產品將在2-3年以后將會投入市場,將為青海省千億元鋰電產業計劃進行助力。” 同樣作為新材料公司的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新能源分公司的“黃河水電多晶硅”品牌,已成為國內唯一一家實現電子級多晶硅材料批量生產、銷售,且產品應用于集成電路行業的多晶硅企業,多晶硅產品占國內市場約15%份額,“十三五”以來,新能源分公司共獲得各類科技獎勵13項,科技成果3項,申請專利16項。 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新能源分公司副總經理秦榕介紹:“我們先后搭建了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和重點實驗室,與浙江大學硅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建立了研發平臺,研發的產品質量達到了國際一流水平,完全實現了進口替代,產品獲得了2016年中國半導體創新產品獎。下一步我們會持續開發一些集成電路用的電子特種氣體和電子化學品,將公司打造成為青海省集成電路材料生產研發的基地。” 此外,青海省新能源、新材料、鹽湖化工、民生公共事業等領域重大科技專項集中實施,創新能力大幅提升。據統計,“十三五”期間,全省取得科技成果2043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3項,每百萬人發明專利授權量48件,科技進步貢獻率預計達到54%,科技創新工作取得累累碩果,創新型省份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青海省科技廳副廳長許淳表示:“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探索和完善有利于科技成果轉化的體制和機制,充分使科技成果能夠應用于社會經濟發展,來促進經濟的轉型發展,推動創新型省份的建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