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超前布局小核酸產業 沖刺“千億級”產值
|
5月18日,蘇州舉行產業鏈全球合作云對接活動。現場,來自昆山小核酸及生物醫藥產業園的澤璟制藥與昆山高新區簽署新藥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協議,簽約金額15億元。此前,生物醫藥已被確定為蘇州的“1號產業”,在規劃的“做強兩核、做大多極”布局中,昆山小核酸是其中重要一極。 “做核酸,到昆山。”2008年4月,第一屆中國小核酸技術與應用學術會議在昆山召開,專家們當時喊出的這句話,十幾年后有了現實模樣。昆山高新區從零開始、以“十年磨一劍”的發展定力,率先布局小核酸及生物醫藥產業。目前,110多家入駐企業承擔了國家“863”計劃、重大新藥創制等各類國家級項目30個,建立了亞洲最大的小核酸藥物品種線,開展創新藥物及三類醫療器械臨床研究30多個,9個新藥品種正在開展針對29個適應癥的臨床研究、5個1類新藥/適應癥處于臨床三期。 點燃星星之火,超前眼光打響品牌 小核酸技術是通過短雙鏈核糖核酸特異性抑制基因表達治療疾病的技術,被《科學》雜志和美國科學促進會評為2002年十大科學成就之首。起初,人們對小核酸的認識還十分陌生,在一個縣級市發展“高冷”的小核酸產業更被視作“天方夜譚”。 早在2003年,昆山市政府與當時的清華科技園昆山分園邀請北京大學教授梁子才到昆山調研。作為在國家“863”計劃支持的第一個小核酸重點項目中擔任首席科學家的梁子才,四年后把自己的創業公司——蘇州瑞博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落戶在了昆山高新區,從此播下了小核酸產業的“火種”。 在梁子才和瑞博生物的帶動下,一批小核酸領域的企業相繼來到昆山,張禮和院士、陳新滋院士及席真教授、陸陽博士等專家的實驗室也陸續建成運作。2008年,國內首個小核酸產業基地在昆山高新區奠基;2014年,獲批科技部創新型產業集群;2015年,在小核酸產業基地建設的基礎上,成立昆山小核酸及生物醫藥產業園;2017年,獲批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 隨著技術、人才和資本的快速聚集,小核酸被“激活”了。如今,昆山超前眼光布局的小核酸及生物醫藥產業園,建立起覆蓋小核酸新藥開發、藥物臨床前和臨床研究的全產業鏈,形成以小核酸產業為旗幟、創新藥物、醫療器械和生物材料等方向共同發展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格局,園內半數以上企業實現社會資本引入,總估值已逾三百億元。 十年一劍,磨出“教科書式產業創新” 現在來回顧昆山小核酸產業走過的每一步,無不蘊含著“昆山之路”闖的精神內核。“做生物醫藥的高科技創新,必須十年磨一劍。”澤璟制藥董事長盛澤林坦言,生物醫藥領域投資風險大,一是因為科技含量高,需要投入的資金多;二是研發周期長,需要有長遠的眼光,所以注定這一領域的創業難度系數要比很多行業大。 昆山和昆山高新區的定力體現在哪里?或許可以從一份講解稿說起。 昆山小核酸特色產業基地一成立,就接待了一批批來自全國各地的考察團,被外界稱之為園區“操盤手”的昆山創源科技園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荀標,他講解的PPT也修改多次。然而,寫著昆山發展小核酸五大主旨目標的PPT首頁從未更換。 一張PPT講了12年,一張藍圖畫到今天,昆山高新區發展小核酸產業的初心從未改變。“規劃變了,產業就完了。”荀標直言,昆山小核酸及生物醫藥產業園十年初心不變,嚴格按照發展規劃“不變形、不走樣”,這就是昆山人的契約精神,堪稱“教科書式的產業創新模式”。 守契約、有定力,就意味著必須耐得住漫長的寂寞,這在投資大、周期長、風險高的生物醫藥領域更是如此。作為產業園的運營和管理方,當初創源團隊摸底調查了長三角地區已有的近10家生物醫藥園區,目的就是用發展的眼光、超前的思維規劃小核酸制藥的“昆山之路”。 荀標堅定地說:“作為運營方,我們必須做好風險控制。越是高科技創新項目,越需要風險控制。對企業乃至一個區域來說,‘沒有風險控制的科技創新都是耍流氓’,只有風控做的好,創新才能放開膽子、邁出步子。” 沖刺“千億級”,打造科創昆山嶄新名片 2020年1月23日,蘇州澤璟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成為全國第一家采用科創板第五套標準首發上市的企業。這套上市標準對凈利潤和營收沒有要求,但對估值和技術創新性卻要求較高。 澤璟制藥是首批入駐昆山小核酸及生物醫藥產業園的企業,從11年前的天使輪投資到2013年的政策扶持4000萬元投資,再到全力協調在生物醫藥產業園為其提供近2萬平米GMP廠房、研發場地及5000萬元研發設備,昆山高新區一路陪伴澤璟發展壯大。在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舉措推動下,澤璟制藥不斷加速前行,現已成為我國腫瘤、出血和血液疾病、肝膽疾病等領域新藥研發、生產和商業化銷售的領軍企業之一。 與可喜的產業發展態勢相比,昆山“無中生有”的小核酸創新發展歷程更值得思考。這一前瞻的布局,再次讓人感悟到,只有敢想敢闖敢干,才能贏得發展先機,構筑起新興產業的高地。 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果,在于當初的戰略決策,并在后期的執行中遵循了科學的規劃。昆山小核酸及生物醫藥產業園以六年為一個規劃,現在已經走過了創新引領發展的六年(2007—2013)和產業化引領發展的六年(2014—2020)。第三個六年的規劃已經開始實施。預計到2025年,產業園將新增投入100億,達到160家企業、研發品種200個。 在今年11月初公布的2019年國家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綜合競爭力排名中,昆山高新區在全國171個園區中位列第17名,比上年度排名提升16位。從“一株苗”到“一片林”,昆山小核酸及生物醫藥產業正向著匯聚千億級產值的目標進發。未來,越來越多“Made in KUNSHAN”的小核酸藥物,將為重大疾病提供革命性的手段,讓更多患者受益,更好造福社會。(顧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