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濱州改革人才發展體制機制 實現“人才凈流入”
|
央廣網濟南11月15日消息(記者柴安東)山東省濱州市近年來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啟動“百名高端專家、千名碩博士、萬名大學生進濱州”工程,實現“人才凈流入”。 如何在日趨激烈的區域競爭中實現突圍?濱州市把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作為突破口。正在實施的“2020版濱州人才新政”,已是該市2016年以來人才政策的4.0版本。這個版本根據濱州市的相對優勢,對高端人才和青年人才建立了梯級“吸引力法則”:對高端人才,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鼓勵采取項目合作、技術入股等多種方式柔性引進,對引進專家、引才單位均給予補助;對到濱州企業就業和創業的博士、碩士、大學本科生等青年人才,市級財政每月分別補助5000元、2000元、1000元,連續補助3年,其中屬于“雙一流”建設高校的,再提高50%,在用人單位報酬基礎上,市級財政給予博士補助最高27萬元,另外縣市區財政還有補助。 濱州市還啟動了一項“碩博優選計劃”,選調本地戶籍在外工作人員,選聘“雙一流”高校畢業生,舉辦“贏在濱州”高層次人才創業大賽,開展“選擇濱州——名校人才直通車”招聘活動,在北京、上海設立人才聯絡服務站,在北京大學、四川大學、天津大學等重點高校和荷蘭、德國等重要國家設立引才工作站。 濱州市認為,光靠政策補貼不會形成吸引人才的“強磁場”,為人才的發展提供平臺支撐才是對人才本質上的尊重。為此,濱州市正在建設產教融合型、實業創新型“雙型”城市,全力構建“五院十校N基地”的科創體系。比如,該市正在推進渤海科技大學、山東航空學院等應用型大學建設,建設一批高水平實訓基地,推行“入學即入崗、畢業即就業”訂單式培養,創建一批產教融合型企業、聯盟。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突出數據咨詢、設備共享、檢驗檢測、人力資源等八大公共服務,已確定入駐各類機構116家;打造各要素融合科創平臺,魏橋集團、國科大、中信信托三方共建魏橋國科研究院,籌建渤海科技大學,以“院系、研發中心、產業園”三位一體,打造“產學研金服用”一體化推進示范平臺,其中有,5個研究中心揭牌,10個聯合實驗室和17個科技項目正式啟動,極紫外光刻膠等項目年內落成試產。 濱州還出臺了人才成長發展“全生命周期”保障措施,在編制保障、子女入學、家屬安置、醫療保障、科研配套等11個方面為廣大人才提供服務。比如,對碩博士的配偶,體制內的對口安置,體制外的推薦就業。再比如,對于人才極為關注的住房問題,濱州市籌建10000套左右人才公寓,年內投入使用4000套,以“現貨”方式直供人才。餐廳、超市、咖啡吧、書吧、活動中心、青鳥驛站等配套設施完善,必備用品齊全,拎包入住,專科及以上人才即可申請入住,碩博士和大學本科生第一年免費。 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濱州市引進2.1萬余名本科以上大學生,其中碩博士 2600 余人,實現“人才凈流入”的格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