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人工繁育難題 珠海一舉成功繁育9只帝企鵝
|
珠海一舉成功繁育9只帝企鵝(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央廣網珠海11月9日消息(記者郭翔宇 通訊員鄧泳怡)近日,記者從珠海長隆海洋王國獲悉,該園區本年度成功繁殖首次突破兩位數。這是繼2017年海洋王國一舉成功孵化9只小帝企鵝,出殼率100%后又一新記錄。
珠海一舉成功繁育9只帝企鵝(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據了解,帝企鵝人工繁育一直是業內難題,一只雛鳥的成活要經歷多重的困難。100%的存活率標志著企鵝飼養技術的成熟。資料顯示,世界上現存企鵝共有18種,長隆引進了7種,已有5種成功取得繁殖,而且繁殖數量每一年都在遞增。企鵝對空氣、水質、食物要求非常高,因為它們在野外生活的環境本身就是非常干凈的,因此要實現人工保育環境的繁育需要超高的硬件和技術水平。 據悉,長隆集團的保育團隊在企鵝孵化期間,堅持每天24小時的密切監測。如果幼雛發育良好,能成功孵化,而且親鳥可以喂養,保育員就不會過多干預企鵝的繁育過程,予以企鵝更大的空間。
珠海一舉成功繁育9只帝企鵝(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據高級保育師張學平介紹,帝企鵝的野外生活環境模擬是成功繁殖的首要條件,也是最難“還原”的。如大家所熟知,帝企鵝是在南極最嚴寒的冬季進行繁殖,這就需要人工模擬南極冬天的各種環境條件,包括溫度、濕度的變化,燈光周期的調控,光照程度、色溫的選擇,陸地和水池面積的比例等。每個環節都會影響企鵝的繁殖。
珠海一舉成功繁育9只帝企鵝(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此外,帝企鵝繁育場館采用南緯69度的光周期,每年的六七月份是極夜,場館全天關閉光源;每年的12月-次年1月是極晝,場館提供全天光照。除了對空氣、濕度、光照等環境的嚴格控制,還有飼料營養的配比控制,以及醫療技術和硬件的投入,同時,保育團隊與國外的技術團隊保持密切的交流,與國內外的高校和研究所合作進行專業探討,才使得企鵝繁殖工作順利進行,取得碩果。 珠海長隆海洋王國總經理蔣敏靈先生表示,此次帝企鵝的低緯度繁殖數量達到雙位數,這是保護動物生態多樣性以及異地保護的又一里程碑。珠海長隆海洋王國作為海洋生物保育和科普的前沿陣地,將繼續建設完善海洋生物飼養保育的科研平臺,讓每年數以千萬的來訪者更好的了解海洋生物,共同為動物保護與繁育而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