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周祖光
|
央廣網長沙10月25日消息(記者姜文婧)70年前,我國297萬年輕的志愿軍戰士,分批奔赴抗美援朝戰場。在“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愛國情懷中,他們將自己的青春熱血灑在了鴨綠江南岸的殘酷戰場。湖南永州東安縣五里牌村的周祖光,就是他們中的一個。19歲上戰場的他,喜歡自稱“老兵”,時刻提醒自己要勇敢、要擔當,70年來,這位“老兵”一直在履行自己對祖國、對人民的承諾。 1950年,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將戰火燒到鴨綠江畔,湖南永州東安縣五里牌村青年周祖光坐不住了。當部隊第一次到五里牌村來做入伍動員,他立刻響應號召,光榮地成為志愿軍49團的一名戰士。
周祖光珍藏的參軍證明書(總臺央廣記者姜文婧 攝) 周祖光回憶,49團原本直接被派往抗美援朝前線,上級考慮到剛成立的49團都是新兵,把49團編入48軍143師,并將該團先派往廣東參與剿匪行動,又從廣東跋山涉水到兩湖交界修建荊州大堤。1952年新年伊始,周祖光所在部隊突然接到命令:“北上!”每人背30斤的包袱,一支機槍,從遼寧丹東入朝。 周祖光說:“當時一心跨過鴨綠江!從鴨綠江一直走到朝鮮三八線,走了半個月夜路,腳都走破了。但我是老兵了嘛,我精力蠻足,還幫戰友背東西,哪個背不動幫哪個背。”雖然當時的周祖光軍齡也不過兩年,但他總是自稱“老兵”——“老兵”意味著多一份責任和擔當。 為躲避敵機轟炸,周祖光所在的部隊白天躲在山洞里休息,夜里行軍,就這樣一走就是大半個月。這一路上十分艱苦,到達三八線前時,周祖光的鞋子被自己的血染成了紅色。 到了目的地,部隊剛駐扎下來,空中響起了飛機聲,高空中是美國戰斗機、低空中是轟炸機、偵察機,一天沒斷頭。個性機敏的周祖光被分派看守我軍的軍庫。當時,我軍軍庫是敵人偵察的重點目標,不時有特務溜到山上窺伺。周祖光感到自己責任很重大,他到現在都記得那時的一聲槍響。 有一天晚上,周祖光在軍庫旁邊站崗。因為已經連續幾天值守,他實在疲勞極了,也困極了。平時,夜里值守周祖光從不坐下,就是怕自己犯困。可那個夜里,他困得站著也睡著了,突然,周祖光感到自己手中的槍被人抓住,一個激靈就醒了。睜眼一看,是一臉怒氣的副排長站在眼前。周祖光回憶道:“副排長把我的槍一掄起來,說:‘你還打瞌睡?特務來了把你殺了也不不曉得!’”誰也沒想到,就在這天夜里,山上突然傳來一聲槍響。駐地的氣氛緊張到極點。直到第二天天亮,部隊才知道原來是偷偷溜上山的敵軍特務把老百姓打死了。知道這個消息后,周祖光意識到,作為戰士是一刻也不能松懈的,因為敵人是如此兇殘,也因為自己肩上擔負的責任和使命。 隨著前線的戰斗越來越激烈,周祖光和戰友白天把軍庫還有后勤倉庫都偽裝起來,夜里打著手電筒偷偷照明,為前線補充物資。周祖光回憶,在一次激烈的戰斗中,敵軍用毒氣彈、轟炸機伏擊了志愿軍,造成傷亡十分慘重,原本在后方負責后勤保障的周祖光也沖上了戰斗一線。 “剛上前線,首先(最開始)也怕,后來為什么就不怕了?我覺得,我是一個老兵了,仗也打過,建設也搞過,我槍法還打得蠻好,我要堅持完成這個任務!就咬起牙根來。” 周祖光記得,有一次美軍對當地一個小山村狂轟濫炸了整整一天,第二天清晨,周祖光和兩個戰友來到一片死寂的村里,上山觀察地形。沒想到,美軍的轟炸機又迎面襲來。周祖光眼疾手快,將一個東北的戰友拉到一處土墻后面,還有一個四川的戰友年紀很小,當時嚇懵了,本能地就往外跑去。周祖光大喊:“你不要跑!要死就死在這里!” 近一個月的激烈戰斗,每天都有傷員被轉運下來,缺手、缺腳的傷員隨處可見,周祖光面對這些戰友,第一次流下了眼淚。他珍藏著一本通訊錄,戰斗的間隙,他就四處收集戰友的信息。“我把戰友的名字,老家的地址,都寫在上面。夜晚卡著電筒寫,寫什么呢?你是哪兒來的,我是哪兒來的。為什么要寫下來呢,怕他犧牲,犧牲了我要到他屋里(家里)去看一下,我可以幫他們捎個信,我們就這樣互相寫。” 1953年7月,周祖光領到了一枚上面刻著和平鴿的紀念章,隨部隊回到了祖國。1956年退伍后,他沒有給政府提任何要求,默默地回到湖南老家五里牌村種地務農。他后來有三個兒子,但他很少跟后人提自己在抗美援朝的經歷,唯有一枚銹跡斑斑的和平紀念章,珍藏在老人的箱子里。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周祖光的二兒子周克林作為軍人參戰,在中越邊境法卡山戰斗中犧牲,立下二等功,年僅19歲。從此周祖光的和平紀念章邊上,多了一枚軍功章。周祖光說:“我有三個兒子,從小我就跟他們說,當兵很光榮,年輕人就要去保衛祖國。老子當兵,兒子也當兵,我那個小鬼犧牲了,我曉得打仗是死人的,為人民死,死得光榮!”
周祖光為抗擊疫情拿出自己的積蓄捐款(總臺央廣記者姜文婧 攝) 如今的周祖光已經九十多歲了,在老家就是一名普通的農民,過得很勤儉,今年年初抗疫期間,聽說防疫物資緊缺,周祖光拿出1400多元積蓄,捐給東安縣慈善總會。他表示,作為老兵,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候,必須要出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