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黃埔區規上民營及中小企業同比增速39.2%
|
廣州科學城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依山而建,已建成華南地區最大的孵化器群,正加快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智造中心。(央廣網發 廣州開發區供圖) 央廣網廣州10月25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鐘飛興 張成 許婉 徐潔芹 范敏玲)昊志機電今年前9月產值增長48.5%,禾信儀器增長90.42%,樂源數字增長130.5%……近兩年來,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縱深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全力營造“中小企業能辦大事”的環境,持續推出“民營及中小企業18條”“暖企8條”“區塊鏈2.0”“金鑲玉”2.0等系列政策,激發中小企業創新創造創業活力,跑出了創新發展的“加速度”。 2019年,該區規模以上民營及中小企業同比增速39.2%,總量全區占比93.2%;吸納了64.2%的就業人口,貢獻了64.5%的營業收入和93.4%的商品銷售額;全區上市企業61家,增長45%。 在今年的疫情防控中,該區4家機構列入國務院聯防聯控辦防護服定點名單,全區日產新冠肺炎檢測試劑超250萬人份,占全國1/4。目前,該區在生物醫藥產業的九項指標都排在廣州全市第一,14項指標占到了廣州50%以上,細分領域的單項冠軍有30多家,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的企業有11家,生物醫藥領域企業總數超過5000家。未來,中小企業將成為該區生物醫藥產業的中流砥柱。
廣州開發區聚集的民營及中小企業超過2萬家(央廣網發 廣州開發區供圖) 據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公布的數據顯示,該區聚集的民營及中小企業超過2萬家,其中80%以上規上工業企業是民營及中小企業,80%以上高新技術企業是民營及中小企業,80%以上授權發明專利、技術創新成果和新產品來自民營及中小企業。民營經濟不斷發展壯大,規模效益不斷提升,成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引擎和增長極。 廣州開發區政研室改革協調處處長曾繁榮介紹說,為全面激發科技型民營中小企業活力和創造力,該區出臺了建設科技型民營中小企業發展先行示范區方案。根據方案,到2023年,科技型民營中小企業數量達到3500家,到2025年,科技型民營中小企業數量達到5000家,年均增長12%以上。新增一批獨角獸企業,培育形成100家具有行業領先優勢的單打冠軍、隱形冠軍企業,產生1-2家對全球產業格局具有重要影響的民營企業。 “我們的發展目標是:科技型民營中小企業經濟實力、科技創新、發展質量引領全國,形成一批走在全國前列的民營中小企業品牌,成為廣東省乃至全國科技型民營中小企業發展主力區、標桿區。”曾繁榮表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