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會議側記:綠色發展之水奔騰美麗江蘇
萬里長江流入江蘇,江面豁然開朗,座座大橋飛跨,沿岸城鎮密布。這是寶貴的自然稟賦,是新時代的發展脈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親自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江蘇全省上下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把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作為系統工程統籌謀劃,在省域全境展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生動實踐。
10月20日,江蘇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會議在常州召開,江海交匯的江蘇,如何唱好新時代“長江之歌”,在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列?不妨從這場會上尋找答案。 整治,無邊江景一時新 “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是我省自身發展的內在需要,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的希望和期盼。”會上,省委書記婁勤儉動情地說,只要我們不折不扣按照總書記的要求去做,堅定信心、保持定力,再接再厲、持續加力,就一定能夠更好回饋反哺母親河,讓長江江蘇段煥發生機、澤被后世。 從上游的南京新濟洲到下游的南通五山,一軸水美、岸美、環境美的生態畫卷在江蘇漸次展開。蝶變的背后,是江蘇近年來貫徹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求,標本兼治環境污染,舉全省之力向長江生態環境透支問題宣戰的堅決態度和堅定決心。
重拳出擊治污染。江蘇深入實施環保“263”專項行動,相繼展開化工安全環保整治提升行動、違法違規小化工百日專項整治行動,系統推進城鎮污水垃圾處理、沿江化工污染治理、船舶污染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沿江尾礦庫治理“4+1”工程,重點推進非法碼頭、非法采砂、入河排污口等專項整治行動,形成統籌治理的整體效應。
“今年,我省主要環境指標均達‘十三五’以來同期最好。”省生態環境廳廳長王天琦用數據“說話”——截至9月底,全省PM2.5濃度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7%;優良天數比率80.0%,同比上升10.6個百分點。國考斷面優Ⅲ比例79.8%,同比改善1.9個百分點;長江干流10個斷面均為Ⅱ類,入江支流控制斷面優Ⅲ比例97.8%,同比上升8.9個百分點。同時,大力推進“綠島”、生態安全緩沖區建設,在降低中小企業治污成本的同時,進一步減污擴容。
10月11日,經過不懈努力,江蘇納入國家考核的長江干流及保護區漁船100%完成退捕,漁民100%退捕上岸。“退得出”還要“穩得住”。省農業農村廳廳長楊時云說,農業農村部門牽頭會同財政部門正抓緊下達補償資金,目前全省各級已落實54.2億元。“十年禁漁為全局。我們將加快推進其他水域退捕,落實落細退捕漁民社保政策,加快傳統生計漁業向現代生態漁業轉變,努力走出具有江蘇特色的湖泊生態漁業發展之路。” 轉型,調高調綠經濟強 江蘇長江主江岸線開發強度高于流域平均水平,歷史上形成了一批違規利用岸線項目。通過持續整治修復和騰退提升,如今,長江岸線利用結構逐步優化,生態型岸線提高到62.1%。 “要堅持生態優先,抓好突出問題整改,加快岸線生態修復和污水垃圾專項整治,深入開展造林綠化和沿江特色示范段打造,系統推進長江生態保護修復。”省長吳政隆要求,要堅持綠色發展、安全發展,堅持創新驅動,堅定不移推動沿江產業轉型升級,在破解“化工圍江”難題中,迎來“綠色蛻變”“華麗轉身”,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
“我們以問題為導向推進整治,全面完成岸線整治。”省水利廳廳長陳杰說,江蘇在全國率先高質量完成國家交辦的68個拆除取締項目、528個整改規范項目,全省“兩違三亂”整治項目基本實現兩年任務一年完成。完成長江干流30個城市水源地整治,加快南京城區等7個城市應急備用水源地建設,長江流域生產生活用水效率持續提升。 讓綠色發展之水奔騰,要解產業結構不合理之“結”。江蘇直面化工行業環境風險突出、隱患較大的問題,牢牢抓住產業升級綠色發展這一根本,著力破解“重化圍江”問題,推動沿江產業高質量發展。 錄安洲頭,白鷺駐足,渚清沙白,江水滾滾。長江常州段生態復綠工程剛剛完工,新建的1800畝綠地盡展秋日斑斕之美。
“長江流域常州段岸線雖短,但曾經是化工企業密集地,生態負荷重。”常州市委書記齊家濱表示,近年來,常州把破解“化工圍江”擺在壓倒性位置,做好“無效供給、低端產能”的減法和“高端產業、綠色產業”的加法,沿江1公里范圍內的34家化工生產企業除3家保留改造提升外,其余確保年內全部關停,在省內率先開展化工企業騰退用地空間置換試點,為未來留出空間。 “砸籠換綠”“騰籠換鳥”,常州的實踐,正是江蘇牢牢抓住產業升級綠色發展這一根本,著力破解“重化圍江”問題的一個縮影。省發改委主任李侃楨說,江蘇持續引導化工企業提檔升級,倒逼低質低效企業加快退出,今年全省已關停化工企業483家,其中沿江1公里范圍內12家;布局優化調整方面,研究推動全省石化產能整合,支持重點企業向沿海地區戰略性布局,盛虹煉化一體化、中天精品鋼等標桿性項目加快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負面清單“鐵柵欄”作用更加明顯;強鏈補鏈方面,推動產業鏈和創新鏈雙向融合,13個先進制造業集群中有9個列入國家重點培育集群。 建制,協同治理謀長遠 長江江蘇段的“病”雖然輕了,但遠未根治。只有聚焦重點難點問題實施攻堅突破,才能創造更多過硬成果。會議明確,要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創新,不斷完善共抓大保護的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形成具有江蘇特色的做法和經驗。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謝志成介紹,江蘇從優化產業布局、加快結構調整、規范園區發展、嚴格項目準入等方面,建立健全化工行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政策體系,積極推進綜合整治、產業提升。“我們將認真落實會議精神,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摒棄傳統發展路徑依賴,全力抓好化工企業關閉退出、隱患整改和園區規范管理等重點工作,促進行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著力構建先進化工產業體系。”
船廠變樹林,魚塘變濕地,工廠變公園……泰州系統謀劃,持續發力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我們在生態容量上過好緊日子,做到‘一個規劃’管控;在治理措施上打好組合拳,做到‘一個行動’牽引;在發展支撐上抓好產業化,做到‘一批項目’跟進。”泰州市委書記史立軍說,泰州加快形成沿江生態空間保護和產業布局規劃,深化“健康長江泰州行動”,推動水里岸上一起查、水土氣一起治,全方位保護長江生態環境,同時精心謀劃一批強基礎、管長遠、利大局的大項目好項目,不斷提升發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
一顆顆“江畔明珠”拂去塵埃,閃耀光彩。從三橋到二橋,南京“一江兩岸”美麗畫卷綿延35公里;揚州在南水北調東線輸水廊道沿線1公里范圍內規劃建設江淮生態大走廊,確保“一江清水向北送”;鎮江徹底整改江豚自然保護區7000多畝江灘濕地非法侵占問題,再現美麗自然的風貌;無錫全力推進太湖治理,全力清退江陰生產型岸線,水天一色,風光更旖旎;蘇州張家港開展“五大整治提升工程”,江灣更安全、江村更美麗;江海相連的南通,還江為民,還綠于民,讓群眾感嘆“面向長江,鳥語花香”…… 大江東去,奔流入海,潮平岸闊,氣象萬千。新時代“長江之歌”澎湃激越,綠色發展之水生生不息。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江蘇,矢志不渝,步履鏗鏘,正在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新路! 交匯點記者 吳瓊 文/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