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座大跨度鐵路專用懸索橋鋼梁順利合龍
|
世界首座大跨度鐵路專用懸索橋鋼梁順利合龍(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央廣網麗江10月15日消息(記者李健飛)10月13日,隨著麗江岸最后一段鋼梁吊裝就位,由中鐵二院勘察設計的麗香鐵路金沙江大橋鋼梁成功合龍,標志著世界首座大跨度鐵路專用懸索橋主體工程全面完成。
世界首座大跨度鐵路專用懸索橋鋼梁順利合龍(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金沙江大橋位于云南省麗江和香格里拉交界處的國家4A虎跳峽景區內。大橋采用(110+660+98)米上承式鋼桁梁懸索橋,一跨跨越金沙江深切V型峽谷,橋高250米,橋寬22米,最大塔高194.5米。首次采用880噸超大噸位雙節段吊裝技術,歷時4個月,完成鋼桁梁架設,解決了山區鋼桁梁懸索橋快速建造難題。金沙江大橋是麗香鐵路重點控制性工程,是我國首座開工建設的山區鐵路懸索橋,也是世界首座大跨度鐵路專用懸索橋。 金沙江大橋地處高烈度近場地震區,必須具備高抗震性,又需考慮金沙江峽谷的十級狂風,還要滿足橋塔處規劃水庫80米水深的百年蓄水要求。 據中鐵二院副總工程師陳克堅介紹,金沙江大橋橋址建設環境復雜,前后經過十余年勘察設計,歷經二十七個橋位比選才最終選定建設橋位。 由于單線列車每延米重量相當于8車道公路荷載水平,大橋主跨660米,已超過千米級公路懸索橋的設計水準。大橋主跨跨度與列車長度接近,橋上列車滿載率高,結構剛度控制和桿件疲勞問題突出,設計難度大。中鐵二院在幾十年山區鐵路橋梁勘察設計技術優勢的基礎上,敢為人先,再次攻克世界級橋梁難題,勇攀橋梁技術高峰。 陳克堅與中鐵二院土建一院攻關團隊聯合西南交大、北京交大、中南大學、鐵道科學研究院、中鐵大橋局、柳州OVM公司等單位,大膽探索、勇于創新,經過上百次技術攻關活動,通過了6次國內專家審查和世界頂級設計咨詢公司丹麥COWI公司2次咨詢,開創性地解決了世界首座大跨度鐵路專用懸索橋的行車安全性、疲勞設計、關鍵設計參數、抗震與抗風、線型控制等重大技術難題。 2005年,開始在金沙江上下游約260公里內進行橋位方案比選研究; 2007年至2008年,進行7號橋位(376米斜拉橋方案)可行性研究;2008年至2009年,進行8號橋位(416米鋼桁拱橋)初步設計研究; 2009年,受規劃水庫影響,開始研究懸索橋方案; 2010年8月,首次發現鐵路懸索橋的加勁梁變形特征,支撐鐵路懸索橋方案的可實施性; 2011年2月,鐵道部鑒定中心組織專家審查會,通過27號橋位方案; 2012年11月,確定27號橋位橋式方案(鋼桁懸索橋)評審; 2015年3月,原中國鐵路總公司單獨批復了金沙江大橋的初步設計; 2015年10月,總計19冊1200多張施工圖紙交付,供招標; 2015年11月13日,進行第一次技術交底; 2017年10月,完成邊坡和便道工程,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 2018年1月,中鐵二院橋梁設計負責人開始駐場配合施工,提供技術服務; 2020年4月,中鐵二院配合施工組克服新冠疫情影響,積極復工復產,確保主纜架設順利開展; 2020年5月11日,中鐵二院專家組再次進行設計回訪,對鋼梁架設、合龍提供技術指導;金沙江大橋從無到有,實現了復雜艱險山區鐵路懸索橋領域零的突破,在世界鐵路橋梁建設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該橋為今后類似工程,跨越山河天塹、高山險谷提供了寶貴的建設經驗,也擴大了今后山區鐵路選線的彈性并增加了設計手段,讓今后山區鐵路可以走得更直更順。 麗香鐵路全長140公里,金沙江大橋的鋼梁順利合龍為麗香鐵路全線建成通車奠定了堅實基礎,為艱險山區大跨度鐵路橋梁建設提供了寶貴的建設經驗,進一步彰顯了中國中鐵二院在山區鐵路橋梁領域的技術優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