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琴”臥波通明灣 東海島與雷州行程縮至30分鐘
|
東雷高速控制性工程通明海特大橋貫通(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央廣網廣州10月9日消息(記者郭翔宇 通訊員粵交集宣 蘇堪文)今天,通明灣風高浪急,隨著最后一塊寬幅小箱梁完成吊裝施工,廣東交通集團所屬東雷高速控制性工程通明海特大橋于上午10時30分順利實現貫通。 大橋全長5762米,主橋為雙塔雙索面斜拉橋,塔高約121米,可通航3000噸級海輪,猶如美麗的大豎琴立于波浪壯闊的通明灣之上。“雙節”長假剛剛結束,歷時4年建設,位于祖國大陸最南端雷州半島的通明海特大橋躍身“湛江第一長跨海特大橋”,為項目2021年建成通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建設跨4個臺風期,建成后可抵擋16級臺風
東雷高速控制性工程通明海特大橋貫通(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大橋上部結構采用封閉式流線型扁平鋼箱梁和寬幅小箱梁,建設周期跨越4個臺風期,自通明海特大橋建設以來,項目面臨臺風、雷暴、熱帶風暴等惡劣天氣,又存在主墩樁基超長、疊合梁重量大、施工工藝復雜、安全生產風險大、環保要求高、結構耐久性強等施工難題。 為確保大橋安全優質建成,項目建設管理方通過倒排工期,調整施工措施、優化施工方案,打造品質工程為抓手,大力推進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裝備的應用,采用主塔液壓爬模施工、新型旋挖鉆成孔技術、承臺套箱采用整體吊裝等施工工藝,為大橋按計劃順利貫通夯實了基礎。據了解,大橋建成后可抵擋16級超強臺風。 同時,為了最大程度保護海岸紅樹林原生態,通明海特大橋采取S型路線拐彎連接西岸,繞道百年紅樹林,粵西人民的“金山銀山”得到有效保護。 打造粵西地區“半小時”經濟生活圈
東雷高速控制性工程通明海特大橋貫通(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東雷高速起于湛江市東海島民安鎮,跨越通明海后進入雷州市沈塘鎮,跨越湛江海灣橋連接線二期和粵海鐵路,止于奮勇高新區,與湛徐高速相接,路線長約47公里,設計時速100公里,采用雙向四、六車道(跨海大橋)高速公路標準建設。 該項目作為湛江市“四通三環”大交通格局系統規劃中“灣區外環”的一段,對完善東海島及雷州市區域公路網布局,改善交通環境,促進湛江鋼鐵基地等重大工業項目建設,加快東海島規劃產業及沿線地區經濟發展,加強國防戰備等具有積極作用。 項目建成后,將直接打通東海島西南方向的海上通道,東海島與雷州、奮勇高新區之間的交通車輛不再需要繞行疏港大道,行程時間將從80分鐘縮短至30分鐘以內,進而形成“半小時生活圈”,將有效推進湛江高質量發展。
東雷高速控制性工程通明海特大橋貫通(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