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 這群人為“大家”安好舍“小家”團圓
|
這個國慶長假,你可能在跟家人團聚,也可能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然而,對于很多奉獻者來說,這樣的假期,則意味著更多的付出和更久的堅守。 他們,為了“大家”安好,舍下“小家”團圓,而萬家燈火也因他們的襟懷而更加祥和幸福。 保障治安,有他們在便心安 節日期間平安喜樂、井然有序的背后,是一群人在默默地服務保障、堅守奉獻。 鄒香港,市公安局公交分局客管大隊民警。為確保國慶假期全市公交客運秩序平安穩定,剛做過手術切除膽囊不久的他依然堅守崗位,按要求檢查出租車輛是否安裝防護網、監控設備以及是否隨車攜帶從業資格證等情況。10月6日,看著車站里來來往往的旅客,鄒香港告訴記者,他其實也很想陪伴自己的妻兒。“但出租車是節假日大家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每排查一輛,隱患就小一點。”他笑著說,自己“沒有了膽”,會更加小心、細心。 打擊犯罪是人民警察的天職,與不法分子的斗爭永遠沒有“假期”。 9月30日,市公安局雨花臺分局板橋派出所刑偵民警余昭希接到任務,需前往甘肅押解一名涉嫌詐騙的違法嫌疑人毛某回寧。當天一早,余昭希和同事坐上了飛往甘肅的航班,到達蘭州后換乘汽車繼續行駛300多公里,歷時4個小時到達了甘南藏族自治州,在當地公安機關辦理交接手續。甘南藏族自治州大部分地區海拔都在3000米以上,突然進入高原的余昭希和同事們都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應,余昭希更是因缺氧而嘴唇發紫。但作為帶隊民警,余昭希努力克服身體不適,為盡快完成任務,他連夜對嫌疑人毛某展開審訊,最終毛某對其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10月1日清晨,民警押解毛某坐上返寧的列車。由于恰逢雙節假期,沒有買到座票的他們累了只能席地而坐,在車廂的銜接處短暫休息,10余個小時后,終于將毛某押解回寧。不到36個小時的時間內,余昭希和同事們連續奔波4000公里,橫跨祖國東西,最終圓滿完成了押解任務。 節日期間,面對群眾的困難求助,公安民警總會第一時間做出回應,幫助群眾排憂解難。 10月1日18時41分,市公安局水上分局三山派出所接到110報警,一男子向民警訴說生活不幸,稱其在子母洲江邊,想要輕生。接報后,民警立即啟動救援。考慮到報警人反映的位置并不明確,為最快時間找到該男子,派出所安排民警甘瑋、趙海濤分別駕艇和警車沿子母洲一帶江邊搜索,水陸并進。另一邊,派出所所長范平芬與報警人保持手機通話,不斷安撫他的同時,啟發詢問該男子所處位置周邊地理特征,但因對方是四川口音,且已是夜晚,男子也無法準確描述所處的位置。 范平芬耐心疏導安慰男子,穩定他的情緒,并與其建立微信聯系,獲取到他的位置信息。在定位指引和一路搜尋中,兩路民警幾乎同時到達男子所處的三山磯公園江邊。當時,男子已將鞋子脫掉,正準備投江輕生,民警見狀迅速將他拉回岸邊。 在派出所里,民警給男子張某拿來了食物和水,還給他找了一雙鞋子穿上。17歲的張某告訴民警,他是四川巴中人,因父母感情不和,一周前他獨自來到南京找工作,可是并不順利,身無分文后對生活感到絕望,這才有了輕生的念頭。了解情況后,民警不斷開導張某,還給他送上了救助金。張某對民警的救助表示感謝,并稱會鼓起勇氣積極面對今后的生活。 服務游客,他們是溝通橋梁 10月5日晚10點,觀眾散場,燈光暗下去,中山陵音樂臺恢復寧靜,在這里忙碌了5天的志愿者們完成了自己的工作,松了一口氣。從10月1日到5日,2020第六屆南京森林音樂會風雨無阻每晚在中山陵音樂臺順利舉行,為南京市民以及海內外古典樂愛好者提供了一場視聽盛宴。這背后,離不開50名志愿者以及許多幕后工作人員堅守在不同的崗位上,用盡全力讓這屆音樂會的每個細節臻于完美。 據介紹,本屆南京森林音樂會的志愿者們每天下午4點到崗,晚上10點多觀眾散場,他們才結束一天的志愿服務。南京商業學校2018級表演專業的劉可馨因為語言溝通能力強、方向感好被分到了外場交通指引組。10月3日雨下了一天,但音樂會依然順利舉行。“當天雨下得不小,我在苜蓿園地鐵站負責引導觀眾乘坐接駁車。接駁車一到,我就向站口的方向一遍一遍地通知,感覺嗓子都冒煙了。”劉可馨說。 這個長假,每天清晨7點,年過花甲的張秀嵐已經開始忙碌起來。她在南京博物院、江寧織造博物館負責參觀游客的引導、社教等服務工作。像張秀嵐這樣的“文博志愿者”,南京城中有不少,他們穿梭于各大博物場館,義務為市民和游客服務。 幾個小時的志愿服務中,張秀嵐一刻也閑不下來。“對博物館中各個展覽的情況,文物的來歷、故事,重要文物的擺放位置等,我們都要非常清楚。”張秀嵐告訴記者,看似只是“死記硬背”的準備,其實背后有著大學問。在服務的同時,志愿者們也在不斷學習充實自己,“比如向游客介紹江寧織造博物館,不僅僅是解讀織造文化,一座江寧織造博物館可以串聯起整座城,串聯起南京的歷史文化。” 六朝博物館的志愿者,給自己取了一個動人的名字——“六朝青”。已經年近古稀但身體硬朗的羅建,在自己的堅持與家人的同意之下,在這個長假來到六朝博物館進行志愿服務。“志愿者是南京歷史文化的‘形象窗口’,是一座博物館重要的組成部分,將陳列的千年文物遺存、流淌的歷史人文氣息都傳遞給大眾。”羅建告訴記者,6年來她與每一位“六朝青”一樣,將志愿服務當成一種生活方式,每年在博物館中義務服務近500個小時。帶著滿腔熱情而來的不僅僅是張秀嵐、羅建這些年長的志愿者,還有剛剛走出校園工作不久的王金金這樣的教育工作者。“當文博志愿者,不僅能將自己所掌握的文博知識傳遞給大眾,也能認識不同的朋友,了解更多天南海北的文化。”王金金說。 守護健康,他們是“白衣戰士” 這個長假里,為了疫情防控的需要,為了大家的平安,南京鼓樓醫院、市兒童醫院等眾多大醫院的發熱門診和病房,仍有許多“白衣戰士”堅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線。 南京鼓樓醫院麻醉科副主任醫師金陵是南京人,她已經記不清多少個國慶節和中秋節沒有在家陪著愛人和孩子過了,今年中秋節也不例外。早上7:05到醫院后,她就接到5張手術通知單:1個顱外傷、3個剖腹產和1個深靜脈穿刺,“忙碌,其實已經成為習慣。月餅可以不吃,放假可以不玩,美景可以不賞,佳肴可以不嘗,但,生命不可以等待。醫者,就是要守護健康,這是我們的責任。”金陵只是鼓樓醫院醫護人員的一個縮影,急診、發熱門診等到處是忙碌的身影。目前疫情防控已進入常態化階段,發熱門診成了一道重要防線,承擔著病人的篩查預檢工作,采血、采核酸、留觀等,每一步驟都至關重要。 “早上8點到下午5點,發熱門診情況良好,隔離病房的BO感染患兒兩次核酸檢測呈陰性,已經正常出院。”記者來到市兒童醫院時,感染性疾病科醫師高才杰正在發熱門診進行交班工作。從1月22日開始,高才杰一直堅守在發熱門診,守住防線,“職責所在,這個時候就應該我們沖在前面。” 市兒童醫院感染性疾病科護士長孟慧表示:“如果說兒童醫院是給孩子保駕護航的地方,我覺得發熱門診就是給兒童醫院托底的地方。”和普通門診不同,發熱門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關口,作為“守門員”的孟慧和同事們24小時堅守著陣地,篩查每一個疑似患兒,認真詢問流行病學史,登記每一個孩子的詳細信息。而說到自己的孩子,孟慧眼圈紅了:“對于自己的孩子,總有那么一些歉疚。希望以后空閑一些了,可以多陪陪家人。” 雙節期間,孟慧放棄了和家人的團聚,一直堅守在崗位上。“我們是和生命打交道的,而且感染科就應該承擔這樣的責任和義務。”孟慧告訴記者,在十幾年的臨床工作中,她幾乎沒有過節的概念,因為每當這個時候,都要尤其注意節假日期間患兒的醫療安全問題。在她看來,作為醫護人員,只要有需要,他們就會第一時間沖上前,為生命安全保駕護航。 除了一線的醫護人員在忙碌,公衛的醫務人員也奔走在防控第一線。記者了解到,雙節期間,市衛健委、市愛衛辦還組織了市疾控、市衛生監督所等部門對全市多家市場的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了督查。 (朱靜 邢虹 王婕妤 翟羽 李花 程曉 余斯慧 寧公宣 柳輝艷 于露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