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長江路文旅區建設全速推進 重啟“千年之約”
|
秋日午后,濃蔭遮蔽的長江路人流如梭。于古都南京而言,這是一條連接著上至三國、下及當代的時間走廊,又是積淀了地域色彩和城市個性的人文軸線。閱盡歷代繁華,飽經歲月滄桑,長江路,正奔赴一場新時代的“千年之約”! 對標世界級旅游目的地,玄武區將長江路文旅集聚區建設作為“一件大事”提請南京市委市政府支持,深度整合沿街資源,活化歷史人文表達,擴大旅游產品供給,構建多元消費場景,把長江路無可比擬的文脈資源轉化為城市發展的競爭資本,在主城中心打造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中央文化藝術公園。 1800米長江路,1800年城市史。“建設長江路文旅集聚區,是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激活資源稟賦,提升城市能級,探索高質量發展特色路徑的具體實踐。”玄武區委書記閔一峰說,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立足特大城市中心城區的站位,玄武以長江路為切入點,聚力破解空間瓶頸和要素制約,推動文旅產業轉型升級、城市形象美顏出新、功能品質接軌國際,全面提升核心競爭力。 國慶長假將至,玄武聯合駐區單位,圍繞長江路精心策劃了3大系列100場活動,秀出主城“新氣象”。 傳承創新,人文魅力優雅綻放 東起龍蟠路,這里勾連著諸葛亮力勸孫權遷都秣陵(南京)的古老傳說;西至中山路,這里記載著從封建帝制走向民主共和的民族覺醒。行走長江路,毗盧寺、梅園新村紀念館、六朝博物館、總統府、江寧織造博物館……歷史的畫卷徐徐鋪陳,一座城市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和時代記憶,高度濃縮于這1800米。 一磚一瓦皆是藝術,一草一木都有故事。“閑逛長江路,千年文脈,一路經典,移步換景,這是何等震撼的體驗!”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六朝博物館館長胡阿祥說。穿越時空,暢想長江路的未來——古今接續,推陳出新。 學者的期盼,迅速引來共鳴。2019年底,玄武區委十一屆八次全會提出,建設長江路文化旅游集聚區,突出商旅文融合、娛購游一體,整合沿街文旅資源,培育夜間經濟、首店經濟等業態,爭創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玄武的選擇暗合老城復興的基本邏輯:激活最獨特的文脈資源,讓歷史遺存會“開口說話”,讓人文積淀有“現代表達”,這是基于自身稟賦的審慎決策,更是建設創新名城、美麗古都的生動實踐。 城市的文脈一旦遇到創新的種子,就能碰撞出燦爛的火花。“戲精瓦”“佛系瓦”“硬核瓦”……在設計師筆下,一個個六朝瓦當被賦予擬人化形象,變身冰箱貼、明信片和棒棒糖,帶著“南京味道”云游四海。在江寧織造博物館,數字技術重現了一個家族的繁盛衰敗,光影交織的“紅樓一夢”中,元妃省親、黛玉葬花、海棠詩社等經典場景被生動還原。 人文的魅力,只有在傳承與創新中才能優雅綻放,只有深度融入百姓生活才能豐富內涵。誠如東南大學建筑學院副院長葛明說的那樣,“歷史的活化不是簡單的復古,以現代視角發掘內在價值,它才有新的生命力。” 一場氣勢更為恢弘的光影秀即將登場。一個個膠泥活字在南京圖書館的穹頂躍動起舞;一幅幅傳世名畫被投射到江蘇省美術館外墻;一件件典藏國寶“出沒”于六朝博物館廣場……這個長假,以“詩情”“畫意”“穿越”為主題的光影秀,將把長江路最引以為豪的文脈,用全新的呈現方式與大眾對話,讓這1800米成為全民參與的派對現場。 放眼全國,以“長江”為名的城市道路成百上千,唯獨南京的長江路,在此可以聆聽來自歷史深處的回響、感知源于文化根源的溫度。而創新創意,正激活不循于俗的城市基因,賦予長江路全新的表達方式,讓先民的吟唱更為悠遠綿長。 人文環境,已成為長江路的鮮明標識。9月20日,鳳藝傳影像入駐碑亭巷南京時尚設計中心。福建人克翼帆只是在長江路行走一遍,就決定帶著企業在這里落地。原因很簡單,她被這條充滿歷史感的道路深深吸引。 場景再造,產業活力奔涌競流 長江路的特殊地位,不僅僅因為承載了南京的過去,更因為它維系著城市的未來。 在產業空心化、人口老齡化、空間碎片化、功能衰退化趨勢愈發明顯的當下,歷史底蘊是老城為數不多的“底牌”。從文化“遺產”到社會“財產”的價值變現,中心城區亟需“精明轉身”。 文旅資源轉向何處?2019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圍繞激發文旅消費潛力、推動流通創新發展密集出臺文件,要求圍繞假日和夜間經濟,鼓勵有條件的旅游景區在保證安全、避免擾民的情況下開展夜間游覽服務,豐富夜間文化演出市場,優化文化和旅游場所的夜間餐飲、購物、演藝等服務。 國家政策,切中肯綮。長江路沿線集聚文旅商資源載體30余處,既有總統府這樣的4A級景區,也有六朝博物館這樣的文博場所,還有德基廣場、艾尚天地等一批高端商業綜合體,2019年接待游客約860萬人次。但長久以來,游客在長江路停留時間不足一小時,大多為“淺嘗輒止”的“打卡”式旅游,客群流兌現成消費流遭遇梗阻。“延長游客逗留時間,關鍵在于提供有足夠吸引力的夜間文旅產品。”在玄武區文旅局局長陳靜看來,長江路“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一應俱全,當務之急是用更豐富的旅游體驗和更多元的消費場景留住游客。 場景再造,體驗升級,玄武正在聚力突破。 7月,梅園新村紀念館、六朝博物館和江寧織造博物館每周五、周六常態化夜間開放,閉館時間延長至22點,并以一系列產品滿足游客“打卡”、愛“曬”的需求。更令人期待的是,8天長假,長江路“人氣擔當”總統府將首次在夜間局部開放,南京圖書館、省美術館亦將敞開大門。至此,沿線核心景區和文博場館基本形成“夜游矩陣”,如此高的密度,全國罕見。 在長江路西端,艾尚天地的能量咪豆市集每個周末都吸引大量潮流青年聚集“拔草”,40個精致“外擺”上文創潮品琳瑯滿目,定制T恤、時尚手辦、徽章部落……處處洋溢著青春活力。一街之隔,麗思卡爾頓成為新街口商圈新地標,在南京最高端的酒店俯瞰城市夜景,成為夜游長江路的標配。 向東走400米, 1913國民小劇場在疫情期間完成了改造升級,第二屆“長江路小劇場話劇節”即將啟幕,新劇《長江路·代號1800》將在國慶期間首演。加上即將恢復演出功能的人民大會堂和正在完善功能的南京文化藝術中心,長江路未來將“好戲連臺”。 “讓游客高興一點,又高興一點,幾個高興一點疊加,到了晚上就會特別高興。”長江路的變化,讓省文旅廳副廳長、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由衷欣慰。近日,省文旅廳公布30家省級文旅夜間消費集聚區建設單位名單,長江路不僅榜上有名,而且高居首位。 1912街區用餐,總統府夜游,六朝博物館觀展,德基廣場購物,國民小劇場聽戲,艾尚天地泡吧,紅廟街區宵夜,奇點書集品讀,麗思卡爾頓入住……業態交叉滲透,產品跨界融合,長江路夜間“消費動線”不斷拉長,文商旅資源與市民游客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需求精準對接。 產業融合的“乘數效應”快速釋放。據初步統計,1-9月,玄武區社會零售品總額首次實現正增長,企穩攀升的勢頭愈發強勁。黃金周“風口”已至,玄武組織轄區文旅單位策劃6大系列100場特色活動,推動主城消費市場亮點頻現、高潮迭起。 融合共生,發展動力澎湃激昂 建設長江路文旅集聚區,是南京市委、市政府今年支持玄武集中力量辦好的“一件大事”。茲事體大,源于主城的“發展焦慮”。 “面對高質量發展競爭,我們能不能彰顯特色、形成引領?面對固有的瓶頸制約,我們能不能攻堅克難、創新突破?面對光榮的責任使命,我們能不能勇爭一流、奮發作為?”3月,玄武區召開對標找差大會,閔一峰在會上拋出的“發展三問”引人深思。主城區的先發優勢逐漸演變為現實短板,踏上新征程,玄武急需一場“動力變革”。 “試驗田”就是長江路。 中心城區在地資源富集,但“小馬”拉“大車”要使巧勁。玄武區明確“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發動81家駐區單位組建文旅產業聯盟,玄武區委常委、區政府黨組成員擔任秘書長。成員不論行政級別、權屬關系和行業領域,圍繞集聚區建設凝聚共識、抱團發展。 “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是文博場館的基本職能,助力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同樣也是應盡義務。”江寧織造博物館館長郭培忠分析,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并非“魚與熊掌”,只要找準文化與商業的契合點,就能實現雙贏乃至多贏。短短幾個月,聯盟成員已突破百家,企業單位在深度交流中互信互助,共同培育文商旅產業生態。 梳理稟賦資源,靠前謀劃運作,塑造引領性優勢,這正是玄武 “強富美高”建設再出發的關鍵之策。以文旅資源開篇,玄武還持續亮出教育、雙擁等特色牌,打好品牌匯成特色、特色引領發展的“組合拳”。 一子落定、滿盤皆活,文旅破題,推動城市更新全面提速。長江路以文旅融合為主線,以對標國際的要求打造品質街區。德基大廈、蘇美達大廈完成亮化提升,九中圍墻變身創意設計作品展廳,520廣場通過改造增強游客可達性,街邊小品和城市家具實現景觀連續……空間重塑,長江路氣質為之一新,沿線企業與居民獲得滿滿的幸福感和歸屬感。 在“非”字形建設框架下,長江路支巷也被喚醒。在楊將軍巷,D9街區即將破繭成蝶,南京老煙廠將轉型為創意設計產業園區。在青石街,德基三期項目9月24日順利摘地,聚力打造紐約洛克菲勒廣場那樣的下沉式商圈。在“梅雍桃”片區,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已于7月開工,老舊民居將與1912保持統一風格,化作文旅集聚區的觸角向北延伸。 更大的亮點在大行宮廣場。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教授王建國把奇思妙想和專業精神注入筆端,通過空間重構,將中央飯店、南京圖書館、省美術館和大行宮商業商務區融為有機整體,引入5G、AR等新興技術,一攬子解決歷史文化傳承、集體記憶留存、城市活力再生等問題。 超長黃金周如約而至,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景區游客接待量上限提升至最大承載量的75%,多重利好疊加,文旅消費潛力將被極大釋放。“國家有要求,市場有需求,地方有追求。”閔一峰說,1800年前,長江路上的六朝宮闕是與古羅馬城比肩的古典瑰寶;如今,玄武再赴“千年之約”,全力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盛文虎 陳擷方 賈延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