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控制性工程伶仃洋大橋的東錨碇基坑開挖完成
|
央廣網廣州9月23日消息(記者郭翔宇 通訊員粵交綜)繼今年首節沉管E1與西人工島實現“海底初吻”、最寬鋼殼沉管E32管節澆筑完成并順利出塢、運用北斗系統護航E3管節完成對接等好消息傳出后,日前,深中通道控制性工程伶仃洋大橋東錨碇基坑也宣告開挖完成。 該基坑為海中超深、超大規模錨碇基坑,水下開挖深度達40.5米。下一步,項目將通過澆筑混凝土進行重達70萬噸的錨碇施工,完成后將對主跨1666米大橋上的主纜進行錨定。基坑的開挖完成將對大橋的順利施工起到關鍵性作用。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東錨碇基坑采用外徑為65米,壁厚為1.5米的8字形地連墻作為基坑支護結構,基坑開挖深度為42米(含水上部分1.5米),按3米一層進行開挖,從上至下劃分為14層,總開挖土方量為22.7萬立方米。在地連墻施工完成后,項目采用逆作法分層開挖基坑土體,逐層施工內襯,進一步強化基坑的支護結構,確保基坑開挖的安全性。 據悉,該項目東錨碇基坑開挖施工主要有以下兩方面難點: 首先超大規模錨碇基坑開挖難度大,安全風險高。基坑開挖位置位于全海洋環境,國內外可借鑒工程經驗少、安全風險高、施工組織難度大,要求開挖、出土、內襯施工形成緊湊的流水線作業,方能確保基坑開挖施工安全、高效地完成。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東錨碇基坑工程于今年3月中旬正式復工、開始開挖工作,期間經歷珠江口的強雨季及強臺風海高斯影響,基坑安全性未受影響,目前已經基本完成整個基坑的開挖工作,正在進行最后一層內襯的閉環施工。 其次是超深海中基坑挖土的問題。海中超深錨碇基坑開挖深度達42米,相當于14層樓高,為解決超深海中基坑挖土的問題,采取了伸縮臂挖機+取土門架的綜合開挖方案,既提升了基坑開挖的工效,同時滿足了深基坑取土的高度要求。 按計劃,項目下一步將依次開展錨碇底板、填芯及頂板施工,正式轉入錨碇基礎及主體工程施工階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