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業態開新局 農村創業創新在江蘇蔚然成風
|
今年以來,全省各地把推動農村創業創新作為做好“ 六穩”工作、落實 “六保”任務重要舉措,于變局中開創新局,厚植創業創新人才沃土。年初,省政府印發《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走在前列的意見》,聚焦江蘇鄉村產業特點,強化重大項目、重點主體、重要品牌、重點平臺、重要支撐五大抓手,在政策“含金量”上下足功夫,打出“錢、地、人”組合拳,吸引各類返鄉留鄉人才在“家門口”創業創新,百家爭鳴,各顯身手,農村電商、直播帶貨、休閑旅游、精深加工、鄉村文創等新業態蔚然成風,成為“新魚米之鄉”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新農人迸發創業創新活力 江蘇連續四年承辦全國“雙新雙創”大會,搭舞臺、推項目、選人才,催生了一批扎根農村、投身農業的創業創新帶頭人。目前,全省共有返鄉下鄉人員超過40萬人,先后創辦各類主體2.5萬個,帶動了近50萬人就業,成為助力鄉村產業振興的有生力量。 “漁管家”陸超平。2014年,懷揣農業科技創業夢想的南京農業大學博士陸超平辭去公務員的工作,來到南京市溧水區白馬國家現代農業園創辦南京漁管家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通過運用云端技術和物聯網,讓農戶實現“穿著西裝養魚”,變得“輕松優雅”,累計帶動245戶農民實現產業致富,幫助提升養殖面積超3萬畝。開發的循環流水智能養殖設備和技術,將魚發病率和藥品投入水平分別降低了10%和30%,單位土地產出提高了1倍。 “月季姐姐”鄭萍。從植物組培技術研發中心到無菌冷庫,從溫室玻璃花房到1500畝室外花卉苗圃,她讓一片片葉片生長成為上萬株健康又美麗的花苗。她,就是被當地人譽為“月季姐姐”的江蘇新境界花卉有限公司董事長鄭萍。70后的鄭萍從南京林業大學園藝學專業博士畢業后,決心扎根泗陽農村,以創新推動創業。鮮花、切花、永生花,花精油、花香皂、花面膜,鮮花餅、花沙拉、花味酒……鄭萍的公司陸續開發出與鮮花相關的工藝制品、食品、化妝品,帶動泗陽縣的村民們一起種花、賞花、賣花,生活也如花兒一樣美麗幸福。 “追夢人”葛忠奎。原本從事建材生意的葛忠奎,從小在農村長大,一直有一種農業情懷。2010年,葛忠奎從城里來到鄉下,發現農戶們分散種糧,品質無法保證,而且還賣不上價。葛忠奎決定創辦揚州中月米業有限公司,與周邊種植大戶簽訂訂單合同,根據市場需求生產優質大米,打響品牌,如今種植面積已達6萬余畝。他還聯合農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成立了“優質食味稻聯合體”,通過提供統一購買農資等“五統一”服務,降低農戶種植成本,保障糧食品質。 新業態激活鄉村內生動力 江蘇大力實施現代農業提質增效工程,著力打造休閑農業、農產品電子商務等8個產值超千億元的優勢特色產業。至2019年底,全省有10億元以上的縣域優勢特色產業160個,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總數達144個;累計創建20個全國休閑農業示范縣、38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279個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星級示范企業(園區);新建省級農業電商示范基地100個,形成了“沙集模式”“沭陽模式”等一批農村電商典型。 “福地仙居”仙姑村。地處茅山旅游度假區核心地帶的金壇市仙姑村,山、水、林、田、園等特色地理風貌相互融合,自然稟賦優越,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文旅資源十分豐富。2018年以來,仙姑村與常州景尚旅業集團開展村企聯建,打造茅山仙姑村休閑旅游農業項目,整合租賃仙姑村民閑置房屋,配套農家樂發展民宿經濟,打造精品民宿“仙姑十八房”,發展23家農家樂,2019年接待游客50萬人次,實現收入8000萬元。 盆景里的大名堂。花雖不語,自有名堂。位于“花木之鄉”如皋市的江蘇花名堂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針對市場上傳統盆景體積較大、不便運輸以及價格高等問題,發展微型盆景。在產品上不斷創新,先后獲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6項,從開始的盆栽到微型盆景和禮品盆景,再到近兩年無土栽培盆景,解決了盆景養護難的痛點。以O2O模式開拓市場,線下與國內大型商場、超市以及花店合作,線上依托淘寶等平臺,2020年開發了中國小微盆景APP,搭建農戶與消費者之間的橋梁。 中國海鮮電商第一鎮。連云港市贛榆區海頭鎮從2016年開始發展海鮮電商,漁民放下捕魚網,走入互聯網,通過快手、抖音、淘寶等短視頻和電商平臺,率先實現了“互聯興鎮”的“小目標”,并成為贛榆區首家中國淘寶鎮。2018年更是以165億次點擊量成為快手播放量第一鎮。目前,全鎮電商年銷售額50億元,網紅已超3000名,粉絲過百萬的網紅30戶,全鎮日均發貨量15萬+,帶動1萬多人就業。 新平臺搭建快速發展載體 江蘇開展“萬企聯萬村、共走振興路”行動,推進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建設,為創業創新者搭建平臺,提供機遇。全省打造創業創新園區203家,創建全國農村“雙創”典型縣7個、全國農村“雙創”園區87個和全國農村“雙創”孵化實訓基地9個,26個國家農村三產融合試點縣、43個國家農業產業強鎮、45個省級以上農村產業融合先導區、54個省級農產品加工集中區成為江蘇農村創業創新的重要孵化載體。 泰興市農產品加工園區成立于2009年3月,規劃面積22.8平方公里,核心區域8平方公里,入駐企業56家。2019年園區實現銷售92.4億元,形成以糧食加工、畜禽加工、果蔬加工為主體的食品工業產業特色。先后榮獲“全國農產品加工業示范基地”“全國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與促進先進單位”“國家級星創天地”“江蘇省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等稱號,2019年獲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創建單位。 洪澤電子商務產業園是集電子商務產業集聚、創業孵化、倉儲物流、技術成果轉化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園區。園區各類企業近200家,其中電商企業102家、生產加工型企業28家、倉儲企業12家、物流企業7家。園區吸收本土40歲以下創業青年120名,其中入選省“三帶”新秀3名,省鄉土人才“三帶”能手2名。2019年在園企業交易額15.3億元,其中農副產品交易額達到1.5億元,成功帶動創業就業超1萬人。 新政策提供真金白銀支持 省農業農村廳與省自然資源廳共同推動落實“點狀供地”政策,保障農村創業創新等融合發展項目用地需求。省委農辦、省農業農村廳、省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出臺《關于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加快補上“三農”領域突出短板實施意見》,通過實施“1111”工程,抓重大項目,擴農業投資,推動首期100億元省級鄉村振興投資基金加快投資,確保真金白銀地投、實打實地干。江蘇股權交易中心開設“鄉村振興板”,掛牌企業數超過600家。 邳州市農業產業特色鮮明,形成了“一棵樹的風景”“一塊板的家居”“一頭蒜的保健”“一朵花的美麗”四大主導產業。每年劃撥鄉村振興資金1億元用于園區、加工集中區、產業集群、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等建設,為返鄉下鄉人員創新創業搭載服務平臺。邳州現有省級以上農村創新創業園區(基地)28個,其中雙創園區9個,雙創孵化實訓基地19個,入園區(基地)創業經營主體672個,創業人員1854人,年營業總收入255.8億元。 蘇州市相城區是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全區擁有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園區(基地)2個、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孵化實訓基地1個、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3家,建有企業院士工作站和國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各3個、國家級星創天地1個、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1個,擁有省農村“雙創人才計劃”3名、“姑蘇領軍人才計劃”3名。先后獲評江蘇省農村電子商務十強縣、首批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范基地、國家級文化創意產業園。 鹽城市鹽都區突出政策驅動、平臺賦能、人才引培、服務保障,全力打造農村“雙創”新高地。大力實施“創業鄉村”行動計劃,培育了一批特色產業拉動、返鄉能人帶動、雙創園區推動、產業融合創新驅動的農村創客群體,擁有雙創園區、中小企業創業園、科技型小微企業園等各類創新創業孵化載體763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56家、農民合作社861家、家庭農場713家,創業人數達6.5萬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