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歲南京大華大戲院轉型青春小劇場回歸
|
位于新街口中山南路67號的一幢民國建筑,是南京著名的老字號——大華大戲院。10月18日,85歲的大華大戲院,將以“群劇場”的新形象青春回歸。電影之外,人們還能在這里欣賞小劇場戲曲。9月19日,“大華大戲院·群劇場”logo正式發布,“since 1935”“since 2020”,一左一右豎排的兩個數字十分吸睛,也訴說著這座大戲院背后悠久的“文化基因”。 始建于1935年的大華大戲院,由中國著名建筑設計師楊廷寶主持設計,1768個軟席座位,以及冷暖氣設備等,讓它成為當時南京標準最高、規模最大的戲院。這里接待過許多中外藝術團體和藝術名家,梅蘭芳等大師曾帶著經典劇目來到這里賑災義演,南京市民爭相購票,很快籌集了不少善款,成為一段佳話。如今,由市文投集團投資打造的“大華大戲院·群劇場”,將重樹“高品質演出之地”的旗幟,一大批經典劇目、首演佳作、熱門IP、創作力量正在奔涌來寧的路上,85歲“高齡”的大華大戲院青春回歸。 “大華大戲院·群劇場”取群雄、群聚、群落、群眾之意,將針對更集群觀眾梯隊,引領更超群藝術理念,推出更優秀戲劇作品,擔任這一重任的是85后知名導演李卓群。近年來,李卓群帶領創作團隊開創了“劇組項目制”“京劇合伙人制”等制作先河,并成功推出了“小劇場戲曲”商業化的模式,讓小劇場戲曲從“現象”逐漸發展成為“潮流”,重塑戲曲的當代美學。 “與大劇院的‘大’相比,小劇場的‘小’,不僅指的是演出空間的體量小,更是一種辨識度,它將傳統更好地對接現代,指向更為年輕、潮流、個性的審美。從劇場到劇目,從孵化到衍生,從樣板到模式,我們將著力打造中國小劇場戲曲第一旗艦劇場。”李卓群介紹,今后這里不僅將上演全國的小劇場精品佳作,還將成為南京市演藝集團各個專業劇團以及在寧眾多高校戲劇社團的展示舞臺,并會定期邀請名家舉辦對談,給南京小劇場的愛好者提供高品質的交流空間。 地處“中華第一商圈”新街口,“大華大戲院·群劇場”賦予了演出“儀式感”之外的“煙火氣”。人們逛著街,可能就會一時興起去看一場時間不那么長的演出,輕體量的背后,也是當代人碎片化時間的便利應用。 據悉,作為“大華大戲院·群劇場”的首演劇目,李卓群打造的現象級小劇場京劇《惜·姣》將于10月18日在寧上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