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江蘇軍團”視覺定位系統再升級
|
“有眼睛的機器人!”15日,在2020中國工博會舉辦地國家會展中心(上海)7號機器人展館,江蘇集萃智造輕型協作機器人展臺的“口號”別出心裁。包含集萃智造、蘇州牧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埃斯頓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在內的多家江蘇機器人企業組團勇闖“上海灘”,攜輕型協作機器人、分揀機器人、焊接機器人精彩亮相,展示了江蘇機器人產業的“精氣神”。
機器人展是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旗下以“機器人”為主題的專業展,以機器人為核心的各類前沿產品、技術、行業應用解決方案作為主要展示內容。
“此次參會我們發布了三款與人共融輕型協作機器人,負載分別為3kg、5kg、10kg,全部標配視覺定位系統,因此被稱為‘有眼睛的機器人’。”江蘇集萃智造產品研發中心總監盧鈺介紹,在人機協作機器人產業鏈中,上游核心零部件的受限于進口嚴重限制了我國人機協作機器人的發展,這款機器人攻克了一系列核心關鍵技術,大幅度降低了生產制造的成本。
蘇州牧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則直接將智能工廠無人搬運整體解決方案“搬”到了現場,這個方案里包含潛伏式頂升機器人、分揀機器人、無人叉車、料箱機器人等。現場,潛伏式機器人將二層平臺上的貨物搬運至指定地點,無人叉車精準叉取料框,搬運至高位貨架。整個過程一氣呵成,輕松順暢。工作人員介紹,這款無人叉車搭載多種傳感器,可以自動識別載具,判斷叉取位置,調整車輛位姿,控制叉臂運動,完成物料框的精準叉取。
我省一系列機器人產品的亮相,彰顯著機器人產業高速發展的產業自信。早在三年前,江蘇就為機器人產業制定了行動計劃,計劃中指出,到2020年底,基本構建起產業特色鮮明、企業集聚發展、配套鏈條完善、公共服務齊全的機器人產業體系,全省機器人產業產值將達1000億元。同時據長三角機器人與智能制造合作組織對外發布的《長三角區域機器人產業鏈地圖》顯示,江蘇已形成蘇州、南京、常州三大機器人產業集群。
“人口老齡化加速與勞動力成本提升背景下,傳統制造業已經迎來了變革,智能工廠是大勢所趨,機器人滲透率提升帶來自動化普及是中國制造業升級的必經之路。”我省一位自動化領域專家表示。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93794套,同比增長10.3%。7月份,工業機器人產量持續保持高增長,產量21170套,同比增長19.4%。
據測算,我國工業機器人密度為65臺/萬人,低于全球平均水平,遠不及歐美日韓等制造業發達地區,我省的工業機器人行業尚有較大的市場潛力。一些企業的表現也側面證明了機器人的市場潛力。南京埃斯頓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半年報數據顯示,盡管有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上半年公司持續快速發展,實現銷售收入11.7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2.08%。該公司負責人表示,在江蘇機器人產業集聚的大背景下,機器人“江蘇軍團”向全國領先邁進,以細分領域輕型協作機器人為例,江蘇已經做到了全國領先。
專家坦言,盡管長期來看,國內市場潛力大,但我省機器人產業主要集中在中后端,以機器人本體和系統集成為主,整體國產化率仍然較低,尤其是工業機器人的三大關鍵零部件——減速器、控制器、伺服系統,實現國產替代還有較長的路要走,期望我省科研人才和企業努力彌補短板,早日達成核心部件“中國芯”。(張 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