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商量著來” 鎮江千名政協委員沉入基層
|
“目前,油坊正處于全域旅游發展的加速期,‘鳴鳳人家’‘長旺水鄉花園小鎮’等項目,既可欣賞大江東去的豪邁,又可領略江島風情……”8月27日,揚中油坊鎮(成都)旅游推介暨專場招商會上的熱鬧景象,讓揚中市政協委員李廈欣喜不已。半年前,他在油坊鎮“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提出打造全域旅游沿江風景線相關提案,經各方商議決策后,已催生出多個文旅項目,“岸綠水清景美”的鄉村振興畫卷逐漸展開。 今年以來,鎮江市已舉辦400多場鎮村和企事業單位協商議事會議,千名政協委員下掛基層協商議事會并擔任召集人。鎮江市委書記馬明龍說:“全市政協切實推進‘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工作,以千名政協委員下沉基層為全市鄉村振興貢獻智慧和力量,凝聚了‘三農’工作強大合力。” 千名委員下沉,基層民意上達
背上“有事好商量”的牌子,帶上工作指南手冊,跨上摩托車——這已成為丹徒區政協委員霍國慶的早晨“三部曲”。前段時間,他騎著摩托車將“有事好商量”的牌子送到各個鄉鎮基層點并指導規范化建設,“要讓每個村子的協商議事都有專用場所,讓更多‘金點子’助力鄉村振興。”像他這樣穿行于鄉間的政協委員,鎮江共有上千名。 “我們村現在協商議事、商討發展的操作辦法都是從吳老師的集中培訓課上學來的。”丹陽市開發區史巷社區村民所說的“吳老師”,就是丹陽市政協委員吳嘉寶。在掌握協商議事的操作要領后,他迅速在幾個村子里帶出一批協商議事“土專家”。目前丹陽市每個鎮至少有兩個協商議事村示范點。 協商議事的火熱開展,為越來越多“好聲音”提供了“傳聲筒”。9月1日,甘肅省蘭州市政協主席李宏亞專程率隊來揚中新壩鎮考察學習后表示,鎮江“有事好商量”聚焦中心工作、民生改善、社會治理,真正把政協助推鄉村振興的“手段”延伸到了最基層。 開展協商議事活動以來,全市政協委員共為基層建“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近900個、發放協商議事工作指南手冊近2000份、層層舉辦各類學習培訓班70多場(次),實現了鎮鎮協商有場所、村村議事有陣地、會員活動有章法。 同心培育產業,打通發展“堵點” “司徒鎮作為丹陽眼鏡的主要產地,還面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發展難題,我認為首先要打造產業地標,展示司徒眼鏡之鄉的形象。”7月12日,在丹陽市司徒鎮舉行的一場協商議事會上,丹陽市政協委員張西雅的提議,引發在場村民、職能部門負責人及利益相關方代表等20多人的熱烈討論。 司徒鎮聚集著丹陽眼鏡行業龍頭——萬新光學、視悅光學等多個大企業,但是整體產業形象宣傳薄弱,導致項目發展抓手不夠明晰。經過充分商議,與會各方得出打造產業地標、重點打造“中國眼鏡第一鎮”的名片等8條建議,迅速被鎮黨委研究采納。目前,已在當地兩個重要交通樞紐打造地標,后續將圍繞品牌形象強化產業鏈打造,凸顯產業集群效應。 “協商議事,找準產業‘堵點’并進行疏通,可有效發揮地方特色產業優勢,同時有助于深入挖掘每個村的‘閃光點’,在鄉村振興過程中推動資源集約化,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鎮江市政協主席李國忠說。 “程委員下到我們村,請來那么多高人,家門口‘百年老古井、千年銀杏樹、億年魚化石’這些老古董,這下子都變成了我們的錢罐子、發財樹、好運石。”句容市邊城鎮青山村村民巫蕊拉著句容市政協委員程杰的手,激動地說。 青山村建村于隋朝末年,文脈深厚,但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配套相對薄弱,旅游資源利用效率低下。程杰了解情況后,請來文旅、建設等方面專家,和村民代表商議后敲定“農文旅融合發展”具體方案。目前,青山村2200畝櫻花園、3000畝精品苗木基地、200畝水果采摘園,與百年古井、古戲臺、村史館共同搭建出 “歷史文化+農耕文化”農旅產業發展框架,已成為邊城鎮人均收入最高的“青山綠水美麗鄉村”。 求“最大公約數”,破解“質數難題” 9月3日下午,鎮江市政協副主席朱開寶率隊,實地調研潤州區多個街道協商議事情況。潤州區70個村(社區)在協商議事室建設全覆蓋基礎上,通過常態長效協商議事工作機制,已妥善解決 “農村無害化衛生改廁工作”等一批群眾關切的操心事、煩心事。 朱開寶說,政協委員基層走訪調研,要著重挖掘出一批群眾呼聲高、協調難度大、積存時間長的“質數難題”,發揮政協“最大公約數”作用組織協商議事,加速服務好鄉村振興的“最后一公里”。 鎮江新區大路鎮吳沙河一度污染問題比較嚴重。今年以來,大路鎮投資4500多萬元對吳沙河水環境實施綜合整治。但治理進入后半段,農貿市場、老街等標段內產生不少矛盾。7月10日,政協委員、職能部門負責人、群眾代表等15人圍坐一堂各抒己見,職能部門負責人表示:“會上總結出9條有關工程推進及后期維護的建議,將被融入下一步的施工中,保證工程時刻跟緊‘民聲’。” 京口區諫壁街道集鎮上前一段時間出現一批不符合條件的攤點,給良好環境帶來不利影響。經區政協委員、諫壁街道政協聯絡委主任張枝榮召集,7月22日,街道城管辦主任韓世民在認真聽取群眾代表戴文嫻反映的情況后現場辦公,他表示,將設立“臨時攤點緩沖區”,建立“臨時攤點文明公約”,實行定點定時定區域經營,對攤販集約化管理。如今,改善后的“地攤經濟”,讓集鎮群眾都享受到了方便,真正地燃起“人間煙火氣”。 李國忠表示,陣地規范化建設為協商議事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千名政協委員下沉基層一線、上傳群眾心聲,進一步將“有事好商量”從“典型引路”轉入“提質增效”,助力鄉村振興。(晏培娟 薛 誠 趙 舒 夏學斌) |
